信息社会与共产党的任务

¥2.4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所属图书: 《乌家培集》

出版日期:2019-01

字      数: 892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信息社会与共产党的任务

一 信息社会的来临将是持续地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必然结果

在世界信息革命的推动下,中国学术界从1986年开始,广泛地讨论了信息化问题。隔了10年,于1996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作为我国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要求。至1997年,中共十五大重申一定要“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为带领全国人民在21世纪实施伟大进军,2000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进一步把“国民经济信息化”扩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认为“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而“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因此,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把“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六项建议中的第四项重要建议提了出来[1]

该建议指出:“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因此,“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建议中还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包括“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特别是网络服务业”,并“推动信息产业与有关文化产业结合”,以及“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

朱镕基同志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说明》中讲到“关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问题”时说:我们讲抓住机遇,很重要的就是要抓住信息化这个机遇,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为响应我党的伟大号召,全国人民正从各方面致力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其结果将会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重大影响呢?这种影响在经济活动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政治、军事、组织和管理、社会和家庭等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行为、思维的方式上,正在不断显现,并将越来越深刻。所有影响汇集到一点,就归结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即从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进化到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这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乌家培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