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1.5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所属图书: 《乌家培集》

出版日期:2019-01

字      数: 554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正确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一 信息化在中国的演进

“信息化”的概念来源于日本。早在1967年日本的一个科学、技术与经济研究小组就依照工业化提出了信息化(Johoka)即Informatization的问题。当时,关于“信息社会” (Joho Shakai)即Information Society的概念在日本已很时髦,自1964年由一位记者提出后已在报上进行了约两年时间的讨论。日本的科学、技术与经济研究小组认为,信息社会是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的社会,而信息化是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触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

中国提出信息化问题并展开讨论,是同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分不开的。1986年12月于北京召开了首届中国信息化问题学术讨论会。随后,1987年11月在温州召开了全国信息化与商品经济研讨会。1991年10月还在上海召开了亚太地区促进信息化研讨会。在这几次研讨中,中国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谈论了信息化问题。有些从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通信,以及由两者的结合而形成的信息网络系统)的推广应用方面,有些从信息资源(包括资料、数据、文献、知识、智力等)的开发利用方面,有些则从信息产业(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邮电业、信息服务业)的成长和发展方面,论述了推动信息化进程对中国扩大改革开放和实现现代化建设以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乌家培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