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宏观调控

¥2.53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所属图书: 《刘国光集》

出版日期:2019-01

字      数: 1104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宏观调控[1]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政策对促进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在这方面写过一些东西,在一些场合讲过一些看法。现在以此为主要线索,谈谈这个问题。先谈一个概要,再具体分几个阶段说说。

宏观调控是一个动态的中性概念

改革开放以来,对宏观调控政策,社会上有种种看法,其中不乏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误解,把宏观调控的概念搞得面目全非,需要加以厘清。

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是把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好像宏观调控的功能只在收缩和限制,而不管发展了。比如,前些年一篇报道讲“去年下半年,中央开始实施宏观调控,当时一些地方的企业,认为这会丧失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一篇文章讲“一方面要宏观调控,一方面要注意经济发展”。实际上,宏观调控本身就包含了限制与发展、紧缩与扩展、后退与前进几方面的内容。宏观调控与发展的关系,体现在宏观调控既有刺激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也有通过限制一些领域的过度扩张为整个经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措施。所以,有人说“宏观调控的立足点是为了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这个说法是不错的。

在宏观调控的时限上也有误解。浙江杭州萧山区一位民营企业主,大概觉得宏观调控妨碍他的企业发展,提出“国家宏观调控到底会调多久”的问题,这就把宏观调控仅仅当作临时性政策措施了。其实,宏观调控的目的是烫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平稳发展。而经济波动是永远存在的,因此宏观调控也是随时随地进行的,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宏观调控依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而异,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一是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或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或物价总水平一路走低时,要进行扩张性的宏观调控;二是情况与上面相反,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实际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率,或发生通货膨胀时,就要实施从紧收缩的宏观调控;三是中间状态,当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相当,物价总水平在正常区间移动,宏观调控就要采取中性的政策。中间状态下经济也会存在不平衡不稳定因素,多起因于经济结构的不协调,宏观调控就要采取有保有压、有紧有松、松紧适度、上下微调的方针,来维护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以上是市场经济下经济波动和宏观调控政策变化的一般情况。我国1978年以前是计划经济,1978年到1992年是计划经济向计划商品经济过渡,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1992年以后到现在是初步建立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经济波动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和市场济条件下都会周期发生,虽然规则不尽相同。计划经济时期也有宏观调控,但不叫“宏观调控”,它从属于政府的宏观、微观无所不包的计划管理和综合平衡。计划平衡具有行政手段约束经济过度扩张的功能,但更多时候抵不过公有制下的财务软约束和投资扩张冲动,而且计划平衡的周期放松往往成为发动过度扩张的根源,致使经济陷入长期波动中。这个情况随着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过渡趋于缓和,但在卖方市场消失前,计划平衡(80年代后期开始称作“宏观控制”)基本上是以通货膨胀为斗争对象,以周期性的紧缩为特征;但随后又往往自动放松,让位于扩张过程。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刘国光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