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社会中绿色生活方式的制度建构

¥2.6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19-12

字      数: 1194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富裕社会中绿色生活方式的制度建构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已经基本克服了短缺,由温饱走向小康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已经呈现出类似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裕社会的特征。然而,人们在物质财富获得空前满足的同时也演化形成一种“粗放”式的生活方式,表现为追求奢侈、铺张浪费,非理性消费和单纯以个人为中心的盲目消费已非常普遍。就社会宏观层面看,民众的生活方式从传统的“节制”演变为当下的“过度”。以个人为中心的膨胀型生活方式的后果是公共环境被严重侵蚀,垃圾处理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难题,私人的富足与公共领域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为此,富裕社会中日常生活已经不同于短缺的时代,必须要有制度和法律的规制,唯此才能维护发展的持续和社会生活的平衡。

关键词:富裕社会绿色生活方式制度建构

一 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关系及演变

人类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摆脱物质匮乏,追求生活富裕,这是以往人类社会奋斗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历史的大多数时间内,人们都在与“冰冷、饥饿和疾病”做斗争,人类几乎在所有历史时期都显得非常贫困。凯恩斯说过,从我们有记录的最早时期算起,例如回溯到公元前2000年,再到 18世纪初,生活在世界文明中心的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出现多大的变化,当然其中也有起伏,瘟疫、饥馑、战争不断光顾。虽然好时光不时出现,但再也没有出现近代以来的加速度变化。

正是基于这种世界发展的现实历程,生产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生产力是社会体系的基础,决定并影响着其他的所有方面。物质生产活动作为解决人类生产的第一需要的基本活动,是人类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在人类活动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人必须解决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产需要,才能谈到其他的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活动称作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历史活动”。[1]

因为生产所具有的基础性地位以及以往社会中所面临的短缺事实,也导致人们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生产力的作用,更多地诠释其生产力理论,而相对忽视了其理论体系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关注。实际上,马克思理论并没有忽视生活,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过,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在这里,马克思把生产方式表述为人们“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或“生活的生产”,充分体现了生产与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塑造了整个社会关系。然而,当社会变得富足,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中从事生产的人数大幅度减少,这时生产力对社会关系的决定作用开始有了局限,而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所释放的“生活力”所决定的生活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这也就从理论上说明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当生产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对于整个社会关系的建构,对于社会的整体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进而言之,生活方式已经不再是属于私人领域的范畴,它已经突破个体行动的框架,并进入到宏观的社会关系层面,对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欧阳康.绿色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