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环境保护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机遇与挑战

¥2.4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19-12

字      数: 1130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互联网+”与环境保护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机遇与挑战

摘要:环境保护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复杂问题,由于其涉及到社会的所有成员,特别需要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众个体分别承担相应责任,以特定的方式进行互动和决策,实现协同治理。环境保护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需要建立更为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公共协商机制、深度互动机制和监督机制等,而“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行动的推进,将为环境保护协同治理机制的实现提供更多可能性,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互联网+”背景下环境保护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也面临着多元主体参与的不平衡、信息过载、舆论和安全失控、新的环境问题的出现等挑战。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保障机制,积极预防和应对“互联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机遇,推动环境保护协同治理机制的形成。

关键词:“互联网+” 环境保护协同治理机制构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会议提出要“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还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1]那么,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组成部分,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绿色发展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共享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互联网+”是否会给环境治理方式带来影响?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境保护需要协同治理

(一)环境质量的提高需要更有效的环境保护治理机制

伴随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环境保护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由于环境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利益相关者的广泛性,以及政府自身的局限性等原因,单纯由政府主导的环境保护模式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事实客观存在,广泛而有效地公众参与才是推动环境保护的不竭动力,这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的共识。2014年4月通过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设专章做出规定;环境保护部也于 2014年5月发布了《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希望地方环保部门更加系统、全面、广泛、积极、稳妥地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工作。而“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的要求,意味着“十三五”时期,国家环境管理思路将发生根本性转变:由过去仅关注污染源治理指标,过渡到以环境质量改善的效果为核心,这必将对环境治理方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必须得到切实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改变相对松散、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的公众参与现状,形成环境保护协同治理机制。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欧阳康.绿色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