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应当如何看待宗教

¥4.0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所属图书: 《宗教社会论》

出版日期:2020-09

字      数: 1237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三章 中国社会应当如何看待宗教

自改革开放以来,宗教领域日渐以正常面目重回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思考视域。与此同时,宗教界在社会世俗化潮流下也乱象丛生,出现了一些太功利、太世俗化的表现,给宗教的社会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实,把宗教作为一种仅仅谋求现实方面的利益——包括政治利益或经济利益——的手段和方式,而把宗教原初追求的本真丢掉了,这在宗教当代发展中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对于宗教当前出现的乱象的及时治理,特别是依法打压其中的极端势力,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我们不能因为宗教出了极端势力,就把整个宗教否定掉,这也是不公平的,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明显不利。因此,中国社会看待宗教,有必要避开这两种极端而寻找一条“中庸”之道。在我们的社会,宗教首先应当“脱敏”,不要把宗教看作敏感的领域,而要把它视为我们社会民众中正常的精神现象。面对复杂的社会现状及对宗教的不同评价,当今中国宗教工作仍然步履维艰,却又任重道远。

一 宗教是中国社会的正常现象

无论社会舆论如何评价宗教,当前宗教在中国社会肯定会不断发展,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当前处于一个多元的世界,人们包括精神诉求在内的各种诉求也会多种多样,势必会有一些人进入宗教领域。由于这个领域以前一度是封闭的,所以现在有一些人进入宗教领域,入乎其内而不出,就可能让社会中其他一部分人感到比较新奇,或者也有少部分人感到有些不习惯。其实这都是正常现象。

事实上,无论在世界还是中国的历史上,大多数人信仰宗教是普遍情形。只是过去的约一百年间,由于各种原因,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显得比其他民族要淡漠一些;加上近现代各种政治思潮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使得人们对宗教方面不是特别关注;另外,新文化运动对宗教的整体评价也比较低,当时学界一批出类拔萃的精英人士宣称中国社会无宗教或不需要宗教,其影响延续至今。但实际上宗教在中国社会一直存在,人们对这方面的精神需求也一直保留。现在的中国,有一个问题仍然纠缠不清,即中国到底有没有宗教?其实中国有宗教是个不争的事实。最近长江上游三星堆遗址和长江下游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虽然还没有找到那时的文字,却有着中国古代社会存在宗教的明显痕迹。当然,不同的人对宗教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同一个人对宗教有无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人们迄今在宗教定义上就没有达到普遍共识,但也不否认古代社会的祭祀现象在中国并无例外。在这个意义上说,宗教信仰在中国从古至今没有中断过,只不过对其存在形式理解不一,认为宗教的社会展示与其他国家不同,有时候从公开转为秘密,从显现转为隐蔽而已。事实上,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存在宗教,只不过处于地下状态而已。所以说,宗教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完全正常的现象,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另外,尽管宗教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大的发展,但根据我们最近做的一些调研,整体来看,当代社会有具体宗教归属的人数在中国还是属于少数。这个数据一开始是华东师范大学收集的,虽然没有公开披露,但据我们了解有一定的可信性,此后相关调研也呼应了其数据,但最后权威发布认定中国目前有二亿人左右信仰不同的宗教。和中国当前十三亿接近十四亿总人口相比,这二亿人当然还是属于少数人。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卓新平.宗教社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