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社会宗教治理的思考

¥0.9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所属图书: 《宗教社会论》

出版日期:2020-09

字      数: 298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十章 关于中国社会宗教治理的思考

一 中国宗教治理在意识形态及政治层面的思考

中国社会的宗教治理从根本上来看乃涉及依法治国的问题。然而,中国当代社会的政治定性则会直接影响到对其宗教存在的治理及相应举措,这就触及中国宗教在信仰理解和价值层面上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中国当代宗教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理论界虽有很多阐述,似乎都没有根本讲透。其主流观点基本上是对宗教意识因其唯心论、有神论而持否定态度,这在表层上好像已经解决了这一认知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宗教的最基本观点,应该从分析宗教的社会存在及宗教意识对其所依存社会的反映入手来谈论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问题,这在经典马克思主义那儿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其对宗教意识的分析是与其存在社会相吻合的,其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体现出其因果关联的逻辑性。但若将这些现成的结论拿来套用在对当今中国宗教问题的分析及结论上,问题就出现了,因为中国当代社会已发生了本质性变化,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时代及社会已经有着天壤之别。那么,既然宗教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如此巨大而根本性的变化,由以往社会基础所得出的有关宗教性质的结论还可以套用在对当今中国宗教的社会分析及其本质定性上吗?其宗教意识会与不同社会基础的意识完全一样、而无任何变化吗?对这些问题,鲜有人深究和仔细思考,由此成为理论界、学术界迄今没有解开的一个敏感问题的死结。人们在高谈今天中国社会上宗教的负面意识形态性质时好像振振有词、理直气壮,但一触及其社会经济基础和今天宗教在中国得以生存的社会性质,上述论者则会回避遮掩、语焉不详,给人带来一种难以信服之感。而这种对中国当代宗教存在的意识形态定性却直接影响到对宗教社会存在的政治定性,使宗教所遭受的负面理解雪上加霜,很难承受。所以说,根本解决好在中国当今社会的宗教治理问题,不可能回避这一意识形态即政治层面的分析、思考。对此,我们必须做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观点,又能有机结合中国当代社会实际的解读和结论,由此而客观、积极、公正地面对今日中国社会的宗教存在及其社会定位和意义。这里,我们是否能从根本上坚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一思路来另辟蹊径、找到柳暗花明的出路呢?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卓新平.宗教社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