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督教与中国现代社会

¥2.69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所属图书: 《宗教社会论》

出版日期:2020-09

字      数: 8276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十五章 中国基督教与中国现代社会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迎来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全新发展。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基督教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也逐渐得以彰显。因此,对中国基督教现状的了解,实际上包括了两个层面,一为基督教在中国现代社会处境中自身的发展变迁,二为基督教对于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及这一社会对基督教之认识的发展变化。这种在发展和认知上的双向互动,既为基督教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存在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又促使基督教更好地发挥其“作光作盐”的精神,为中国现代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一 中国基督教现代发展的历史回顾

中国基督教的现代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基督教也置身于一种全新的处境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下,中国基督教对新的社会现实作出了积极回应,其结果是以“自养、自传、自治”的三自爱国运动而摆脱了西方教会或差会对中国教会的控制管理,使中国教会从此成为与世界其他各国教会平等的独立自办的教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就中国基督新教(即中国基督徒所习称的基督教)来看,1950年初,中国教会著名人士吴耀宗先生联合全国40多位教会领袖发表《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这封致全国基督教同道的信被称为中国教会的“三自宣言”,由此引发了全国的基督教革新运动。在三年后,全国在此“三自宣言”上签名的基督徒已达40多万人。1954年7月,第一届基督教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有232名人士代表62个教会团体出席,会议选举产生出139名委员,正式成立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吴耀宗先生当选为首任主席。这一会议的召开和教会全国机构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基督教现代发展的开端。

1958年,中国基督教开始不分宗派的“联合礼拜”,从而使中国基督教进入了一个“宗派后时期”。这不仅成为世界基督教界的一个创举,而且对当代基督教的“普世教会”或教会合一运动也有深刻的启迪。在中国基督教的这种“宗派后”发展中,各原宗派已基本上不再单独以原宗派组织的名称来面世或开展活动,其在过去曾有的全国性和地区性组织亦不复存在。原有各派都参加了三自爱国运动,相互之间构成新的合作、共融关系。各派不再发行原有的宗派性出版物,也不以原有宗派身份对国外联系或开展活动。大家以求同存异的态度来维护其信仰生活,其“联合礼拜”中也保持了其信仰形式的多样性。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卓新平.宗教社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