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定位与发展

¥2.15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所属图书: 《宗教社会论》

出版日期:2020-09

字      数: 661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三十六章 宗教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定位与发展

宗教是当今中国和世界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世界范围“冷战”的结束,局部地区却因民族、宗教、社会、文化等问题而出现了“热战”,从而使国际政治更为复杂,世界局势亦更加扑朔迷离。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在其1993年的文章中提出了“文明的冲突”一说,引起了世界范围的轩然大波。在他看来,“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一模式强调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它唤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的注意……在全世界,人们正在根据文化来重新界定自己的认同。文明的分析框架因此提供了一个对正在呈现的现实的洞见。它也提出了一个全世界许多人们认为似乎可能和合意的论点,即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在人类历史上,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的和多文化的。”[1]亨廷顿在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认为各种不同的宗教文明在这一“文明的冲突”中会起到巨大作用,而其引起中国人不满和愤慨的,则是他将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教文明归为一类,并担心两者的可能联合会构成对西方基督教文明最严重的挑战。亨廷顿的“宗教冲突论”受到“宗教对话论”的正面回应和反驳。而且,不少学者提出“亚伯拉罕传统宗教”之说,表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历史渊源和信仰传统上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从而以基于“文化史论”和“文化交流论”的“文明对话”来驳斥亨廷顿基于社会地理学及政治地理学之“板块理论”的“文明冲突”。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卓新平.宗教社会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