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反生态吗?

¥4.7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20-09

字      数: 1737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反生态吗?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否构成当今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国际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早在1975年,舒马赫(E.F.Schumacher)就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将价值赋予自然是一个毁灭性的错误:“忽视这一重要事实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把游离于现实的、未经人手加工的东西都视为无价值的东西。甚至连伟大的马克思博士在阐释所谓的‘劳动价值论’时也犯下这一毁灭性的错误。”[1]当今的生态经济学家从自然的内在价值出发也对马克思做出了尖锐的批判,让-保罗·德里格(Jean-Paul Deléage)指责马克思对价值概念的定义,“没能赋予自然资源内在价值”[2]。路易斯·巴博萨(Luiz Barbosa)指出,马克思“坚信原材料是自然界给予我们的无偿礼物,而人类劳动赋予其价值。因此,马克思没能注意到自然的内在价值”[3]。甚至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力挺”工人阶级的规范性(normative)理论,而不是研究商品和服务的真实且客观的价值的描述性(descriptive)理论,“事实上,这样的理论告诉我们的并不是人们对事物进行估值的实际情况,而是创造这一理论的作者如何进行估值。”[4]而新近一次争论的升级版是发生在一位生态经济学者和一位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者之间,前者是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乔戈斯·卡利斯(Giorgos Kallis),他质问来自曼彻斯特大学长期讲授《资本论》第1卷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者埃里克·斯温格多夫(Erik Swyngedouw):蜜蜂、马或者化石燃料的确开展了工作,它们同人类的手和思维一样,对最终产品的形成的确做出了贡献。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为什么反对自然也做工作这样一个简单不过的事实?为什么不接受并将其纳入价值理论中?对于一罐蜂蜜来说,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难道不仅由养蜂人的劳动决定,还由蜜蜂的劳动决定吗?[5]

对此,一些善意的学者,特别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深入马克思的文本,论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排斥自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那么,事实是否如此?既然要澄清的是自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那笔者对这一问题的论演就从生产过程开始。

一 自然在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叙事中的地位

马克思的叙事不是直接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开始,而是从资本主义生产与其他社会相类似的劳动过程开始。自然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形式是作为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而存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表现为生产资料,马克思根据生产资料被劳动“滤过”的情况将其划分为:被劳动滤过的生产资料和未被劳动滤过的生产资料,那么,二者在整个劳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有无区别?显然,就劳动过程而言,不管生产资料是否已被劳动“滤过”,其都作为劳动过程的一个要素参与了劳动过程,并以一种“形式变化”和“质料转移”的方式“消失”在劳动产品中。我们可以看看马克思对劳动过程的叙述。

在总结劳动过程时,马克思写道:“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过程消失在产品中。它的产品是使用价值,是经过形式变化而适合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质。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对象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在劳动者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6]可见,马克思在此并没有对区分被劳动滤过和未被劳动滤过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加以论述,而是从劳动三要素的相互作用来描述劳动过程及其结果。包括未被劳动滤过的自然界在内的一切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都对劳动过程的结果——作为使用价值而存在的产品,或者说财富,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构成产品的主要实体”[7]

劳动过程是周而复始地展开的。劳动过程产生的新产品,有的作为消费品被购买者消费了,有的则留在生产领域进入下一个劳动过程,这些新产品就从产品的角色转变成生产资料的角色。显然,这些产品是被劳动滤过的产品,因此,下一个劳动过程开始时所使用的生产资料也就是已被劳动滤过的生产资料,即便如此,马克思仍不忘强调天然存在的生产资料在这一劳动过程中的不可或缺,他说:“只要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本身已经是产品,劳动就是为创造产品而消耗产品,或者说,是把产品当作产品的生产资料来使用。但是,正如劳动过程最初只是发生在人和未经人的协助就已存在的土地之间一样,现在在劳动过程中也仍然有这样的生产资料,它们是天然存在的,不是自然物质和人类劳动的结合。”[8]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雨辰.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究报告.2020[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