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扶贫:经济、生态与民生的三维耦合

¥3.6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20-09

字      数: 1357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生态扶贫:经济、生态与民生的三维耦合

一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2018年1月,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林业局等六部委共同出台的《生态扶贫工作方案》提出要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指导下,实施生态工程、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这标志着中国生态扶贫理念正式进入实践层面。在实践导向下,生态扶贫如何区别于精准扶贫和传统扶贫方式,如何将消除贫困与生态改善统一起来,需要从生态扶贫的要素出发探究其内在本质。同时,作为一项系统性战略,生态扶贫在本质上也必然表现出多元的特征,而其中的每一要素的指向也直接决定了生态扶贫在实践上的基本方向,因此如何把握生态扶贫的本质成为其实践向度的关键。

国内学界对生态扶贫的本质认识基本以单维的经济指向与生态指向、经济—生态的二维指向和经济—生态—社会三维指向为主。在经济指向下,有学者认为生态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的方式[1],是精准扶贫战略下的减贫方式[2]。在生态指向下,有学者认为生态扶贫立足于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式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和协调发展[3]。在经济—生态的二维指向下,有学者认为生态扶贫把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4],是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目标的结合产物[5]。在经济—生态—社会的三维指向下,有学者认为,生态扶贫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经济、人口、资源、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6]。在经济—生态—文化的三维指向下,有学者认为文化是生态扶贫的底蕴和动力[7]

国内学界从各个维度对生态扶贫进行理解,以生态与经济的复合维度概括了生态扶贫的一般内涵。还有学者提出了社会和文化的维度,但社会和文化是经济、生态水平方向上的变量,主张社会和文化维度丰富了生态扶贫的内涵,但没有在本质上指向生态扶贫的主体即贫困人口,没有实现在本质认识上的深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8]。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目标都在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生态扶贫的本质维度不仅包括经济与生态,更包括民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扶贫开发的经验总结的产物,生态扶贫以消除贫困为基本指向,以贫困地区的生态改善与保护为基本原则,进而实现贫困人口的生态与经济的双重福祉,而消除贫困与生态保护都在于改善民生,因此生态扶贫的本质在于实现经济、生态和民生的三维耦合。剖析生态扶贫经济、生态与民生的三维耦合本质,是关于生态扶贫研究的理论创新,能够为生态扶贫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先导。

二 生态扶贫: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探索

生态扶贫作为扶贫方式的一种,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它肇始于中国在经济贫困、生态恶化和民生惠及度较低的背景下所进行的探索。生态扶贫的实践逻辑体现为经济、生态和民生的三位一体。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雨辰.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究报告.2020[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