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寻源,解构自我

¥2.51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0-06

字      数: 746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一 追根寻源,解构自我

福柯曾言,西方文化中的人类学、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运动,在于从自我开始,从其作为一种主观经验的体验出发去发现、去寻找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可以普遍地充当人类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但在福柯那里,这一点恰恰成了摧毁整个传统大厦的新发现。由此可能会回头看到,在休谟的时代,人格同一性或自我同一性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哲学和伦理学问题,一直被人们谈论不休的场景。从伦理学上来说,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看待自我、如何看待人的问题。我想,休谟对此问题的解答比同时代的人要彻底得多,但也离问题的时代性解决更远得多。今天,在我们这个关注自我和主体间关系的时代,重温休谟的自我学说,有助于将自我问题引向一个全新的向度,不仅在于知道为何肯定自我,而且在于我们的生存和历史中实践地阐明自我。

1

谈论自我,有如谈论人的鼻子。鼻子是什么想必无须定义,人人有鼻子,正像人人有自我。也就是说,人们可以从生物学和医学或美学从事鼻子或自我的谈论。但是,人们应该如何谈论哲学的“自我”呢?显然,自我或自我认同不能诉诸自然主义和经验常识来解决,但这个问题最初的提法,却确实与常识及日常生活有关。或许人们可以说,“什么是自我”是一个有些可笑的问题,而且我也绝不会想到这问题;能够提出并回答这个问题的,也许只有那些“聪明人”。对于任何一个这种或类似的问题,我的本能反应是: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而人们往往也是通过环顾四周和打量他人而看到自己和其余的一切的,所以西方形而上学以“看”为出发点倒是很自然的。格思里讨论巴门尼德时曾指出:“看”是希腊“思”的主要思想意象。“思”是一个纯抽象的活动,为了把捉它,历史上的哲人们用过各种基本隐喻。柏拉图的“太阳喻”和“洞喻”都是“看”之思想意象控制之下的比喻。他借此来建构与描写他的“相论”:存在之相(idea)本质上是真正的存在者,现实世界是其影子。用时间比喻,相是永远那么存在,不像现实世界中分有相的事物晃动于在与不在之间。唯有相(实在者)才能被理智清晰地“注视”。流变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此世界,因实在性含量少,则看不清楚。这样,柏拉图就将真理的发生置于相——理型之轭下。相决定获悉的程度。这就为日后以表象和理论的方式解释存在铺平了道路。这里缺少的只是一个看和意识到看的主体。只要人们自我反思地思考眼前现象,而将一个主体规定为它的所有者,哲学主体化这一步就算完成了。我们知道,正是笛卡尔哲学由本体论转向了认识论,使自我成了哲学探讨的主题,从而完成了这一步。人们说,这一步使哲学成为“从头开始的科学”。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张文喜.自我同一问题之现代哲学史嬗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