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论的暴力

¥3.3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0-06

字      数: 1016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六 存在论的暴力

今天,“希特勒的哲学家”一语,已然表征着存在的政治的畅想。仔细说来,胡塞尔现象学将“存在”信仰作为从属于整个内意识之内涵的东西,从而顺从了传统哲学对存在的理解,海德格尔对此在在世的生存论分析,无疑是对胡塞尔及传统的主体性哲学的消解,就此来看,海德格尔早期哲学的中心范畴,诸如“自由”“死”等,因为对形而上学的绝望而容易被唯我论地歪曲。举例来说,勒维纳斯对海德格尔的误读在于,他把存在之思处理成存在概念的思维,武断地认为存在优先于存在者的暴力,仍然是传统哲学的将“他人”还原成“我”的路数。然而,在我们看来,实际上,存在之思是任何勒维纳斯意义上的他者伦理的始源,对于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公正解读,还须深入其“共在”学说,发微其对本真性共同此在的呼唤之微言大义。

在与海德格尔的长期对话中,《存在与时间》中的“此在”生存论分析,常被批评者指摘为它仍然没有砸碎“主体性”的枷锁。海德格尔所勾画的社会本体论已经明显地反映了他对主体间性或“共他人存在”问题之否定性处理。它在哈贝马斯等人的眼中,仍然只是用一种绝对性的源头,即建构性的实践生存自我,取代了胡塞尔以及康德以来的先验性精神自我而已。[1] 在此一路向上,勒维纳斯发现,海德格尔所谈论的存在仍受制于在人之中开辟先验视野的“光”,在这种“光”中,“存在的统一性将他者纳入到同一之中去”。[2] 因此,海德格尔式的存在论没有能力“尊重他者的存在和意义”,它仍还是一种“自我学说”,甚至是一种“利己主义学说”。[3] 几乎用不着惊讶,这种对海德格尔的批评背后,隐藏着的实际上是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精彩论述的牵引。这些批评都是从对海德格尔的文本所进行的、通常是非常隐微的解释中衍生出来的。就这种衍生所努力的方向而言,它要领会的是:海德格尔在一个与同时代哲学还有某些共同的问题关注中,如何设定哲学的重建使命,却走入歧途乃至整个计划半途而废。这样一种领会也因它很难满足回答海德格尔如何与同时代的其他思想方式,尤其是胡塞尔现象学相疏远或者脱离这一问题,而使我们重新获得一种辨析的机会。

1

海德格尔指出,胡塞尔现象学面对的事情和问题乃是“意识的主体性”。[4] 这个概念意指意识自身对于意识的对方——“世界”——而言的、行构造的主体性。如果把现象学放到近代哲学主客体的隔绝的语境中来看的话,胡塞尔现象学的特别贡献当可获得领会:意识对于“世界”而言的主体性,恰恰不是那种古典思辨哲学丧失了对象性关系而固守在自身或者最终要回到自身的主体性,意识就其本性而言,就是自身超越的存在。由此,势必能像海德格尔那样看到,胡塞尔早“在《逻辑研究》中便‘扭断了’主—客体的虚假问题的‘脖子’,而在此之前‘任何对此模式[主—客体模式]’的沉思都没有能够铲除这个模式的不合理性”。[5] 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海德格尔的此在在世这一存在建构,认同于胡塞尔现象学反传统主客体截然二分的基本立场。但是,诚然如前所述,胡塞尔现象学的这个具有“构造”作用的主体概念毕竟无法回避主体性悖论:在世界中存在并且是世界的一部分的“我”如何同时又能建构世界?不难发现,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构造”,只能是“无前提地设定了主体创造性在世界中的本源地位”,[6] 而具有超世界的品格,胡塞尔自己在私下的谈话中也明确表示过,“上帝不过是先验自我的集体。”[7]既然如此,虽然现象学阵营内外的研究者始终认为他们自己不得不面对一个原则性的困难:“如何能够通过反思而将一个原初不曾是对象的东西变成为对象,”但是,胡塞尔仍可坚持不能把一门可能的原意识(Urbewu β trein)现象学看作是反思哲学的对立面。[8] 这里所谓的原意识就是作为前对象性的意识和原本意识,在我看来,就是在反思之前就已经熟悉的无以名状的东西。胡塞尔认为一切意识本身原则上都是“匿名”的,要将它从这种匿名状态中引出来,必须经过(后)反思,而这种(后)反思本身又是匿名的,如此等等。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张文喜.自我同一问题之现代哲学史嬗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