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与个人

¥3.22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0-06

字      数: 967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七 政治哲学与个人

众所周知,现代政治哲学中那些根本的二律背反集中反映在个体与社会的二律背反之中。从形而上学追问的方式上看,现代政治哲学中缺失一个普遍性的个人概念作为其哲学的基础,从个体的前提出发达到共同体,而个体又被设想为自由自主的个体,这都体现了现代性困厄。黑格尔意识到的现代性问题却不再针对现实性。就此而言,在如何诠证一个充分而周全的个人概念问题上,应该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对现代政治哲学所面临的历史困境的回应。

1

所有的政治哲学均假定了某种人性。或者说,政治哲学及其核心主张——人在本性上是政治性的——确然奠基于一种关于人之自然的形而上学理论。因此,任何关注政治哲学的人,人的哲学自然而然便成为首要关注的对象。这一点在存在主义那里表现得特别清楚。众所周知,可称为存在主义者的虽然是个松散的圈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没有一个中心。存在主义者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在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选择方面,每个人应该力争成为真正的个体,并强调把选择的可能性作为人性的关键因素。很显然,存在主义者相信,在进行个人的选择时,他也是在为人类进行选择。这样一套观点是具有政治意义的,正如萨特自己所认为,存在主义有时看来非常像政治哲学。

但是,严格说来,主张存在主义的信条同得出某种特定的政治哲学结论不一定比肩为伍。这一辨析是不可缺少的,它能够解释宽泛意义上的存在主义者各怀不同的信仰——信仰纳粹主义(海德格尔)、自由主义(雅斯贝尔斯)和共产主义(萨特)——等等事实。[1]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存在主义诉诸个体乃是与其所关切的打开“存在”这个问题之被理解的视野相关。或许,在这个意义上,存在主义的首要标志不在于强调个人概念,而在于坚持人是存在的揭示者。也几乎可以说,在于坚持人存在着,并没有固定的人性来指导他或最终保证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只要这个区别的根本重要性受到承认,存在主义的个人规定就不会“像一个对象那样成为一个做完了的、完整的、结束了的东西,而是永远向未来开放的、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东西”[2]。用海德格尔的话语来说,人从根本上就是“在世界中存在”的这么一个存在者。“在世界中存在”意味人和世界的相互维持,人以一种完全投入的方式投入这个世界或源始地融身于世界。所以,海德格尔讲他主体和客体完全没有分开的Dasein(可翻译为汉语语汇中的“祛价值的”“生灵”),藉此来探讨人的本性(如果海氏允许我们用这个词的话)和它的意义。他在悄悄地为此在的存在本身进行各种规范性的分门别类(即利用一种基督化的人类学,以资有条理地表达出此在生存的结构)的同时,马上又将它们一一加以摧毁。以致后期海德格尔在思考人的境况时总是不说“人”(Menschen)而是偏爱把人称为“终有一死者”(die Sterblichen)。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张文喜.自我同一问题之现代哲学史嬗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