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及其全面发展的二重路向

¥2.82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0-06

字      数: 843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三 人及其全面发展的二重路向

萨特和福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读解,给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思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我们重新思考“人的解放”的内涵,及其个体与类能力发展的逻辑、马克思历史理论本身的逻辑和现实人的发展的实践逻辑的检讨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有助于坚定确立“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理想。但是他们自己的学说和问题无关,或者人们并非在人学问题的范围内才找到人的问题的基础。换句话说,这种人的解放的基本假设,就是我们必须从生产劳动、从科学技术等去发展人的问题的求解的途径。

马克思学说的宗旨不是人类获得拯救,而是人类解放。我想,获得拯救和获得解放并非同一回事:获得拯救是从基督教开始的,而人的解放则是从马克思开始的。从古至今,哲学家从未严肃对待那些生产劳动者。那些被哲学家看来被先天能力不足排除在历史过程之外的人们正是那些直接参与物质生产的人。在马克思的著述中,“工人”何以被想象为是不能完全具有语言、政治、经济等等能力的主体,这不单单是非合理的政治安排,而是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使然。这就进入了事情极为复杂的体系。马克思为此对人类解放这个根本目标的内涵、结构和发展规律作了深刻的探究,发现了人类解放的真正力量源泉是建立在生产劳动基础上的实践活动,从而在自由文化中作了真正的批判超越,达到了一种既有现代理论高度又非常务实的所谓新人道主义。他称之为共产主义。[1] 然而,时代变了,对马克思提出的总问题理解的歧误可能会作为一种代价永远伴随着不定的智慧,但我想,智慧却决不至于蒙了脱不开的阴影而消歇或萎落。

1

要了解世界和世界的问题,须先了解提出问题的人,了解人为何要提出如此这般的问题,从而才可能了解人对其提出的问题的解答。似乎与此相契,20世纪的许多西方思想家对马克思重读的焦点是人,而隐伏其中的运思张力是:力图消解马克思学说中的“现实的人”。在此审慎地举出如下人物:卢卡奇、萨特、阿尔都塞、福柯等等,虽然他们的问题意识会有不同,但他们都曾对马克思的人学作过批判。一般说来,萨特和福柯的观点可谓代表了现代西方思想家对待马克思人学问题上两种极端形式。在思维向度上作意趣对举,我们不妨称以萨特为代表的一方为“填补”派,以福柯为代表的另一方为“解构”派,在此无意具体地研究他们之间的差异和对立,只是指出这两派在对马克思人学探究的起点、目的上倒了个儿:一派是从“无”到“有”,另一派是从“有”到“无”。这两派虽然在对人的解放问题上有种种形式上的不同,但在实践层面上,都消解了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可能。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张文喜.自我同一问题之现代哲学史嬗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