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证因

¥10.5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0-09

字      数: 2177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Ⅳ [疑似证因]

Ⅳ.Ⅰ [疑似证因的定义]

在说完了具有三相的证因之后,带着附论一起说明了主张命题的定义,之后,欲宣说疑似证因之人[法称]通过说“三相”云云,开始介绍它们。

已经说过了“为他推理指的是,对具有三相的证因的陈述。”(3.1)其中,若未说三相中的任一项的话,是疑似能证。3.55

说的是如下内容:若某人欲说明对具有三相的证因的陈述[1],他应该明确地说明此[具有三相的证因]。并且,同样,若说了此[具有三相的证因]以及与它相似的[疑似证因]的话,那么,此[具有三相的证因]会被明确地说明。因为,在认识了所要除去的[疑似证因]的情况下,才会很好地认识与它相区别的值得采用的[正确的证因]。前面(3.1)已经说过“为他推理指的是,对具有三相的证因的陈述”。

“其中”指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意思是,在为他推理是对具有三相的证因的陈述的情况下。若未说三相之中的任一项的话……“任(api)”这个词,[也包含了未说]任两项的情况。[疑似能证]的意思是,与能证相似,与能证类似,但并非是能证的事物。能证上的过失指的是三相的不完备(nyūnatā)。

即使是在已说[因三相]的情况下,若不成立(asiddhi)或受到怀疑的话,对受教者(pratipādya)与施教者(pratipādaka)而言,[存在着疑似证因]。3.56

不仅仅是未说[因三相]的情况,即使是在已说[因三相]的情况下,若不成立或受到怀疑的话……若问:“对谁而言,[存在着疑似证因]呢?”答:“受教者”即对论者,以及“施教者”即立论者而言,[存在着]疑似证因。

Ⅳ.Ⅱ [不成因]

若问:“在哪一相不成立或受到怀疑的情况下,疑似证因被称为什么呢?”[法称]答:

第一相,即[证因]与基底的结合关系,不成立或受到怀疑的情况下,疑似证因是不成(asiddha)。3.57

说:“第一相……”“与基底的结合关系”指的是与基底相结合的关系。因为证因存在于基底之中。它不成立或受到怀疑的情况下,疑似证因被称为“不成”。并且,因为[该疑似证因]在基底之中不成,所以是无法产生[正确]理解的原因。[不成因]不是[使人理解]所证的[原因],也非[使人理解与所证]相违[性质]的[原因],也非疑惑因,而是无法产生[正确]理解的原因。因为基于它,任何人都无法产生理解。并且,此含义只有从命名为“不成”这一点上,才能够理解。

举例说明,

例如,“音声是无常的。”在此所证之中,“是视觉对象”这项性质对于两方而言是不成的[2]。3.58

“例如……”云云。“音声是无常的”。在所证,即为无常性所限定的音声之中,“是视觉对象”这项性质,即“为眼所把握”这项性质,对于立论者与对论者两方而言,在音声之中都是不成的。

“树拥有精神。”在此所证之中,对于对论者而言,剥去所有的皮时会死亡,是不成的。因为此[对论者]认为死亡以识、根、命的灭为特征,并且,因为在树之中,这样[特征的死亡]是不存在的[3]。3.59

“树拥有精神”,即树的精神性是所证。“所有的皮”指的是全部的皮。空衣派(digambara)解释说,在它被剥去的时候,[树会]死亡。对于对论者佛教徒而言,[该证因]是不成的。

若问:“为何不成呢?”答:识与根与命构成了相违释复合词(dvandva)。其中,“识”指的是眼等识。“根”指的是,根据色等识的生起,所推理的存在于身体之中,位于眼球等位置上的色(rūpa)。“命”在世间被称为气息(prāṇa)。在这里,宣说基于传统(āgama)所成立的[学说]是不合理的。因此,在这里,“命”以气息为本质。它们的“灭”指的是停止(nivṛtti)。此[灭]是特征,是真实[4]。[以它们的灭为特征、真实]的事物被这样称呼[ vijñānendriyāyurnirodhalakṣaṇa][5]。因为这样的[以识、根、命的灭为特征的]死亡是佛教徒所主张的。

若问:“即使如此,如何不成呢?”答:“并且,因为在树之中”,“这样”以识等的灭为本质的[死亡]是不存在的。灭以存在(sattā)为前提。因此,若有人承认树之中存在着识的灭,那么他为何不承认存在着识呢?因此,由于不承认树之中有识,所以也不承认有灭。

[空衣派反论]:“不。干枯(śoṣa)也被称为死亡。并且,它在树之中成立。”[佛教徒回答]:确实如此。在这里,仅仅为识的存在所遍充的死亡才是证因。并且,识的灭为此[识]的存在所遍充。而非干枯一般[为识的存在所遍充]。因此,作为证因的死亡在树之中不成。然而,[在树之中]成立的以干枯为本质的[死亡]不是证因。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俊淇.法称《正理滴论》与法上《正理滴论注》译注与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