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蕴善及其性命之学

¥1.2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0-08

字      数: 310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节 舍蕴善及其性命之学

赵灿在《经学系传谱》中称赞舍蕴善以及在岩洞间隐居的冯通宇时说:“凡济学之所出者,多欠陶镕,不若二先生之神工纯粹。”[1] 济学主要指常志美以来经堂教育的山东学派,赵灿认为其传人“多欠陶镕”,这与明清儒家常常批评的俗儒空谈理论而功夫空疏的现象十分类似。但舍蕴善是如何避免这种“多欠陶镕”功夫空疏的现象呢?他主要依靠的就是苏菲之道的宗教修炼实践。

据《经学系传谱》记载,舍蕴善二十岁时(“其年已二旬”),约在1657年,前往济宁随常志美、李永寿学习约一年的时间(“诣学凡十越月,决意辞归”),此后一段时间主要在河南活动,选择“雅致幽洁”之地独自静修,特别是在郑州西南的貂谷(今刁沟)研习苏菲之道:“既至,值其地境幽僻,尽堪潜穷经学,兼玩子史,或午夜挑灯以求多识,盖先则务学,今则务穷其理矣。乃读修道诸经(即推黎格忒之学,乃《米而撒特》并《勒默阿忒》诸经),兼观性理,合其旨义,统成一家之说,往约二春。”[2] 舍蕴善在济宁学习不到一年,却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来修习苏菲主义典籍,前者旨在“务学”,后者旨在“穷理”,相比而言苏菲之道的“穷理”更为重要,使得舍蕴善终成一家之言。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张雪松.有客西来 东渐华风:中国古代欧亚大陆移民及其后代的精神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