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本土化发展的外部效益与影响

¥5.1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0-11

字      数: 1255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节 孔子学院本土化发展的外部效益与影响

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机制体现了顺应教育全球化、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作为与中国方案。汉办原主任许琳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范例和有效模式[1],江苏省把其承办的遍布五大洲的海外孔子学院与走出国门举办老挝苏州大学等一起视为该省“教育国际品牌逐步形成”的标志与体现。[2]2019年2月23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中国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的第九条“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将“促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特色发展”视为“全面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的一个方面。[3]

一 推进中国教育“走出去”

中国“大把花钱”兴建孔子学院有没有意义?一直是国人热衷讨论并相持不下的一个问题,实则是说孔子学院的价值问题,有没有用?有什么用?推进中外教育国际合作尤其是中国教育国际化应该是孔子学院最重要的溢出效应。作为教育“走出去”的先行者,孔子学院造福了国际教育合作,更切实推动了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这是讲到孔子学院办学效益时不应忽略的。一些学者称孔子学院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际教育合作以及中国大学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际化项目”[4],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大学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表现[5],有的地方明确将推进文化“走出去”和吸引留学生当作提高孔子学院的办学实效的表现,以山东省教育厅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署名的文章提出,“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增强我省学校对各国留学生的吸引力,将孔子学院建设与来鲁留学相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切实提高孔子学院的办学实效。”[6]2019年2月颁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项重点任务之九“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将“优化孔子学院区域布局,加强孔子学院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加大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力度”作为教育行动的重要内容。[7]孔子学院从机构“走出去”、人才“走出去”、教学资源“走出去”和教育理念“走出去”四个方面见证了、践行了中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8]

(一)教育机构“走出去”

孔子学院本土化强化了孔子学院独树一帜办学体制的优势,检验了孔子学院的“三教”成果,探索出了一套海外办学的有益经验,成为全球化时代教育国际合作的“中国案例”“中国模式”。孔子学院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一方面,以机构内置方式在国外办学,可以借助国外先进成熟的办学理念和方式,有助于使我方投入最大化、最优化,并从切实合作中学习借鉴国外办学机构的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将外方机构、资源为我所用,机构设置在国外大学或相应机构,可以调动其相应的资源投入,从而激活融合国外资源(机构的物质条件与声望、人脉等资源),激励外方管理人员承担起对孔院的责任,中方借助这些有利条件可以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这一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外双方的长处,正是孔子学院的优势和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英国文化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马丁、歌德学院主席雷曼等外国政要评价:“孔子学院模式”仅用短短几年,走完了英法德西等国语言推广机构几十年的路,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堪称世界奇迹。经过十几年的“苦”与“歌”,孔子学院树立了和而不同、平等合作、互惠双赢的体系模式,成就了一个在文化传播上可以与英法德西美日等发达国家并肩而立的国际品牌机构,这就是孔子学院最了不起的办学效益。

(二)教育人才“走出去”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丹.“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本土化发展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