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本土化发展路径研究》后记

¥1.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0-11

字      数: 427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后记

细想起来,我与孔子学院结缘可以追溯到2012年,那年正在英国做访问学者,有两件事触动了我。一是过年时看到孔子学院在英国庆祝春节的活动报道,大开眼界,孔子学院作为中国的语言文化机构早已在国外民众生活中“撑动一池春水”。二是看到《孔子学院与中国崛起》(Confucius Institutes and the Rise of China)的文章,作者福克·哈蒂格(Falk Hartig)将孔子学院视为中国发起魅力外交攻势的手段和向世界说明自己的两大支柱之一,顿时为之一振。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一个显性存在,甚至是热门现象,同时也成了公共外交、文化传播、语言教学、海外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对象。当看到我所在的厦门大学公开招聘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公告时,当即在那年三八节的截止日期报了名——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就算作给自己妇女节的礼物吧。随后经过笔试、面试、培训后,一年后正式开始了我的“孔院人”生涯。个人认为,是不是“孔子学院的人”除了看是否从事孔子学院的工作以外,还要看是否“心在孔院”“为了孔院”,做孔子学院的相关研究应该也算吧?起码我自己这么以为,以至于在调研中我多次不自觉地以“咱们”和孔子学院的师生们相称。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李丹.“一带一路”背景下孔子学院本土化发展路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