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到传说:被“定义”的哥特》野蛮的自由

¥6.88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20-12

字      数: 1462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6章 野蛮的自由

16世纪末,哥特人蛮族破坏者兼自由先驱者的双重形象,被欧洲知识分子群体广泛接受。更有甚者,哥特人还被人为添加上了很多他们本来没有的特质。他们的历史成就,被更直白地表述为,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以及随之而来各个日耳曼国家的兴起。

对文艺复兴时代和宗教改革时代的作者来说,哥特人始终被认为是个明确的历史上的民族,虽然他们的历史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然而到17世纪和18世纪,“哥特”这个词却衍生出了更多的含义。尤其是在英语当中,某种程度上,差不多所有跟日耳曼和中世纪沾边的东西,都可以被认为是“哥特的”。这种现象源自欧洲现代早期,对于某些历史元素认识的转变。由此也为19世纪至今,突飞猛进的哥特文化奠定了基础。

就像文艺复兴时代的前辈一样,欧洲现代早期学者对历史的认识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古典时代的文化传统,另一个就是《圣经》。两个来源都激发了对于“哥特”这个知识更加多样化的解读。

当时,《圣经》仍然是各种关于人类起源问题无可辩驳的参考书。这本书声称所有族群的始祖,都可以追溯到挪亚的儿子们身上。大洪水退去以后,挪亚的后代散布到世界各地定居。按照《圣经·创世记》的说法,挪亚总共有闪、含和雅弗这三个儿子。叫雅弗的这个儿子,后来带着自己的子孙来到了欧洲。

日耳曼民族的准确起源经常存在争议,受到最广泛接受的哥特族谱出现在17世纪的西哥特西班牙,作者是圣依西多禄。按照这份族谱的说法,挪亚的儿子雅弗后来生了7个儿子,其中最年长的两位,分别名叫歌篾和玛各。歌篾是加拉太人(Galatians),也就是高卢人的祖先,玛各则是斯基泰人和哥特人共同的祖先(《哥特国王和词源的历史》)。

图30 1467年版托勒密星图描绘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哥特人由此成为所有日耳曼民族的代表,虽然按照圣依西多禄的说法,凯尔特人和高卢人的历史应该更悠久。《圣经》中关于哥特人祖先的说法,后来同文艺复兴时代被重新发现的约达尼斯《哥特史》中的说法,融合到了一起。哥特人被认为是曾经长期生活在北方的“Scandza”,也就是《哥特史》所说的“民族的蜂巢”或者“国家的子宫”,后来通常被写为“Scandinavia”。类似这样的说法,将繁杂的日耳曼民族支系整合到了一起。虽然他们各有各的历史,却分享着共同的哥特祖先。

那个时代,气候对民族精神的塑造发挥着关键作用。来自北方的部族凭借自身的勇气、活力和尚武精神而备受推崇,来自南方的部族老气横秋,二者之间泾渭分明。这些北方部族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起家,横扫整个欧洲。他们可以被谴责为葬送古典文明世界的未开化的野人;也可以被赞颂为不受罗马帝国堕落风气浸染,自由、高贵的武士。

哥特—日耳曼形象构建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另一本文艺复兴时代重见天日的古书——塔西佗[1]的《日耳曼尼亚志》。这本书创作于公元前98年,15世纪下半叶被重新发现。“日耳曼尼亚”(Germania)这个说法,指的是公元1世纪末期,生活在莱茵河流域和多瑙河流域以东地区的诸多部族。哥特人并没有出现在《日耳曼尼亚志》当中,因为塔西佗时代的古罗马人,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部族存在。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英)戴维·M.格温,曹磊.从历史到传说:被“定义”的哥特[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