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文化

¥7.73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20-12

字      数: 1621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8章 哥特文化

“哥特文化”这个概念,一向很难定义。对古代史学者而言,哥特人的文化和物质遗存能够保留至今的,仅仅是一些零碎的残片。即便在哥特人曾经立国的意大利和西班牙,想找到这样的残片也不太容易。这种现象反映了罗马文化在后西罗马时代仍然具有持续的影响力。对中世纪研究者来说,关注的焦点自文艺复兴时代以来一直集中在批判中世纪涌现出来的,那些所谓“哥特式”的经典艺术和建筑。

到了公元8世纪末,“哥特式”这个说法已经可以被用来形容包括古代日耳曼诗歌、中世纪教堂、超自然恐怖以及英国政治制度起源等诸多元素。在当今的通俗文学和影视领域,“哥特式”这个概念衍生出了形形色色的吸血鬼和狼人,还有种类繁多、独具风格的社会亚文化[1]以及艺术和音乐。

每代人都有一套受限于自身时代的思考方式。随着时间变化,人们口中的“哥特”与历史上真实的哥特人,渐行渐远,当然也有某些基本原则被坚守了下来。“哥特”这个概念,永远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的含义,也就是说对自我自由表达的肯定,对传统价值的否定。当今世界对“哥特”概念的运用花样百出,自相矛盾。不过,我们仍旧可以在其中找到“野蛮”与“文明”,哥特与罗马,二元对立张力关系的影子。这种二元关系自第一批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便已经确立下来,同时又不断遭到质疑和调整。

历史的迷雾掩盖了哥特人的真实历史,他们大迁徙的传奇经历仅仅留下了少许文献和考古记录。正如我们在本书第1章已经看到的那样,目前这方面年代最古老的考古证据来自公元3—4世纪,范围涵盖乌克兰南部到罗马尼亚东部,所谓“辛塔德莫尔斯—切尔尼科夫文化时期”留下的各种遗迹。

作为农耕文化,辛塔德莫尔斯—切尔尼科夫文化时期的哥特人没有留下太多恢宏的建筑、金银财宝。他们的房屋主要使用木头和泥土修建,银质的装饰品受到特别追捧,青铜胸针、骨头梳子、彩色玻璃项链、琥珀念珠都属于有价值的个人财产。哥特人烧制的陶器仅具功能价值[2]却制作精良,品种包括储藏用具和炊具,以及敞口、浅底很可能是喝酒用的大碗。

这个时期虽然有很多罗马制造的双耳细颈瓶、玻璃器和钱币越过多瑙河,出口到哥特人生活的地区,然而罗马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却非常有限。与此同时,由于基督教的传播,哥特人正在逐渐改变在坟墓中为逝者掩埋各类陪葬品的风俗。截至目前,种种考古证据可以证明,那个时代哥特人建立的是一个可能不太富裕,却非常稳定的部落型社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370年代晚期,面对匈人压力,瑟文吉和格鲁森尼哥特人被迫迁徙到罗马帝国境内。

有赖于乌尔菲拉大主教的努力,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前,便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古代哥特字母主要以古希腊语为基础,同时还掺杂了拉丁文和如尼文的某些成分。为了将《圣经》翻译成哥特语,乌尔菲拉大主教还专门对这套字母做了改进。

遗憾的是,古代哥特《圣经》只有很少部分流传至今。这类手稿的存世量原本很大,尤其是在东哥特意大利和西哥特西班牙时代,只不过这两个王国灭亡后,那些手稿可能就慢慢遗失了,也可能是被有意涂改湮没了。事实上,很多流传下来的古代哥特手稿都属于再生羊皮纸,即把纸张或羊皮纸上原本的哥特文内容涂掉以后重新利用,但是原先的哥特文涂得不干净,被新文字所覆盖,隐隐约约还能看见[3]

古代哥特《圣经·新约》保存最完好,硕果仅存的唯一特例是“银色圣经抄本”(Codex Argenteus)。这部手稿产生于公元6世纪,小写字母用银粉书写,大写字母用金粉书写,书写材料是染成紫色的羊皮纸,很可能是西奥多里克大帝的宫廷御用物品。并不完整,缺少149—336页的内容,好在所有有关《四福音书》的内容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本手稿的制作工艺是后来被冠以“野蛮”名号的两个哥特王国,在艺术水平方面最有力的正名。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英)戴维·M.格温,曹磊.从历史到传说:被“定义”的哥特[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