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市场化阶段:引入国际力量推动煤炭产量增长

¥1.2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1-05

字      数: 283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节 初步市场化阶段:引入国际力量推动煤炭产量增长

1978—1992年,国内政府部门曾试图借国际力量(外资)推动中国煤炭产量增长和技术提升,找到了从外部促进煤炭国企改革的力量。

一 国家经济战略目标转变

改革开放初国内政府部门开始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目标对煤炭产业市场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这种有条件地部分改革的方针的提出,也跟当时国企仍然具有较大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意识形态合法性有关。

二 对国际资金、技术的依赖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缺少开发煤炭的资金和技术,国内政府部门采取鼓励市场化的方式,试图提高煤炭产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借助国际力量推动中国煤炭产业发展。1982年11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驻华大使伍德科克时指出:“中国正在解决能源问题。要搞四个现代化,能源方面搞不好就会耽误。中国的资源,第一是水力,第二是煤。但是煤开采起来要花钱。”[1]而当时中国正缺钱,所以利用外资成为中国的重要选择。早在1980年1月,煤炭工业部党组就曾召开扩大会议,“确定20世纪80年代最为重要的两件大事:一是要改变煤炭工业结构;二是要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扩大煤炭出口”[2]。而后在1980年3月,煤炭部同罗马尼亚商谈合作建设霍县煤矿,同联邦德国萨尔公司合作建设枣庄煤焦化企业,1980年4月同日本商谈利用日本能源贷款建设煤矿,1980年6月同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商谈合作开发山西平朔安太堡煤矿,1980年12月同法国矿山设备公司签订《以补偿贸易方式合作建设东滩煤矿的协议》,表现出引进外资的极高热情。1978—1998年,中国煤炭产业共利用外资44.7亿美元,[3]主要是外国政府贷款(主要是日本政府能源项目贷款,约为33.8亿美元)。

三 煤炭国企的影响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吴雁飞.发展与安全:中国能源产业变迁:1978-2012[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