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关联的相关理论

¥0.49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1-03

字      数: 111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一 产业关联的相关理论

产业关联理论为现实中的产业关联分析提供了框架和思路。从产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研究来看,与产业关联相关的理论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分工理论和国际生产网络理论,其发展脉络和主要理论大致如图2-6-1所示。产业结构理论启蒙于20世纪30年代,是古典经济学家对于经济结构与发展规律的最初步的观察与总结,主要探讨了产业结构的初步划分、劳动力在不同部门间的转移、国家产业发展规律、进出口的演进等。40年代,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理论对于产业关联的分析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其通过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地分析产业部门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更为直观地展现产业间的消耗关系和分配关系。亚当·斯密确立了产业分工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基础地位,自此产业分工一直是经济学界广泛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之一。随着国际分工体系的不断深化,贸易自由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产业分工从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呈现不断细化和深入的特点。产业分工理论也从早期的产业间分工的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发展至产业内分工的规模经济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甚至随着产品内分工和“全球共享生产”的兴起,一系列新分工理论正在兴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国际生产网络理论。从宏观层面来看,国际生产网络涉及全球商品链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从微观层面来看,“旗舰”式的跨国公司是国际生产网络的主导者。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史丹.亚洲制造发展报告.2019:“10+3”框架下亚洲制造业与能源产业的产能合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