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产能合作发展演变轨迹及现状

¥5.56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1-03

字      数: 1280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二 中日产能合作发展演变轨迹及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经贸交往与产能合作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经历了从民间交往到半官半民间交往,再到官方交往的变化,特别是1972年中日复交以来的40多年,在两国政府和经济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经济关系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商品贸易领域逐步扩大到了技术贸易、企业投资、能源合作、资金合作等广泛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的合作与交流,已成为两国对外经济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两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中日经贸交往发展演变轨迹与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日复交前,两国的经贸交往关系主要是民间层次上的,但政府在民间交往的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其特点为“民间贸易为主、以民促官、半官半民”。两国经济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贸易,而且规模很小,直到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之际,两国贸易规模只有11亿美元(程永明等,2006)。

1972年9月《中日联合声明》的发表,使长期以来影响中日贸易发展的政治障碍得以清除,中日经贸往来转向“政府主导、官民并举”的新时期。《中日贸易协议》(1974年7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8月)的签订,为深化双方经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日贸易额1978年迅速升至48.2亿美元,为1972年的4倍多(程永明等,200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日经贸关系也进入贸易、直接投资、政府资金合作(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的全面发展时期。双边贸易突飞猛进,1981年突破100亿美元,1990年突破200亿美元大关。自1993年起,日本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1]中国则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1996年、1997年两国贸易额超过600亿美元,是1972年两国复交之初双边贸易额的60多倍。

2001年12月加入WTO以后,中国全方位融入经济全球化,中日经贸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在2002年、2006年和2010年,中日贸易额又历史性地分别突破1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大关;中国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2011年,双边贸易额超过3400亿美元,达到历史峰值,平均每天约有近10亿美元的货物往返于两国间,这一数量相当于1972年恢复邦交时近1年的双边贸易总额。

2012年以后,受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低迷及钓鱼岛事件影响,双边贸易连续5年负增长。2017年,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稳定开局、安倍连任日本首相,中日两国政治稳定,为两国经贸合作带来新机遇,双边贸易额较2016年增长10.23%,重返3000亿美元的规模,再次步入增长的轨道。中国对日进口、出口以及贸易总额所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具体见表3-7-3。

表3-7-3 1992—2017年中日双边贸易进出口额及比重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史丹.亚洲制造发展报告.2019:“10+3”框架下亚洲制造业与能源产业的产能合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