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建设导向的包容性产能合作存在的风险与建议

¥1.6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1-03

字      数: 381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四 能力建设导向的包容性产能合作存在的风险与建议

尽管“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以包容性发展为目标,长期来看能够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但是对于其中蕴含的风险也要引起高度重视,未雨绸缪。

(一)国际产能合作的风险

1.东道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投资损失风险

推进我国优势产能“走出去”,根本上要获得经济利益,带动我国产业发展和升级,因此必须对东道国的风险进行评估。一个国家市场潜力再大,但如果风险过高,对该国的出口和投资活动可能在经济上也是不可取的。《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30号)提出了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坚持积极稳妥、防控风险”,要求国际产能合作要“在充分掌握和论证相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基础上,积极谋划、合理布局,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进,防止一哄而起、盲目而上、恶性竞争,切实防控风险,提高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效用和水平”。目前,一些国际机构与学术机构从不同视角编制了国际风险指标体系,如“透明国际”的“腐败感知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CPI)、美国“商业环境风险情报公司”的衡量政治风险的《商业风险服务》(Business Risk Service,BRS)、美国PRS集团提供的《国家风险国际指南》(International Country Risk Guide,ICRG)。“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存在政治不稳定、法律不健全、整体经济状况恶化等问题,如果不对这些方面进行科学审慎的评估就贸然进行投资,存在很大的投资“打水漂”隐患。此外,投资的规模需要结合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投资要选择合理的区位。例如,如果对一个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过大,或建设远超该国承受能力的交通设施(如高铁),就会导致投资的收回遥遥无期。

2.东道国产业能力提升对中国制造业形成挑战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史丹.亚洲制造发展报告.2019:“10+3”框架下亚洲制造业与能源产业的产能合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