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经验凝练与绩效检验

¥4.0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1-06

字      数: 14138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四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经验凝练与绩效检验

2004年以来,各级地方政府根据中央的倡导,积极推进从经济发展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改革,围绕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推进政府创新和职能转变,产生了诸多实践模式。陈红太、李严昌将其概括为发展型模式、保障型模式、参与型模式、竞争型模式[1],陈学明等总结为效率保障型模式、公平促进型模式、民主推进型模式、多中心治理型模式。[2]本部分基于人民满意导向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价值取向,秉承需求回应、价值共创、质量改进、信任建构等价值维度,分别选取成都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杭州市“最多跑一次”、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辽宁省“民心网”的实践案例,检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经验与绩效。

一 需求回应:成都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检验

服务型政府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公共诉求为导向,真正做到“思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3]。随着社会民众的权利意识逐步提升,公民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逐步增强,公民的多元化需求呼吁政府的回应性,政府公共服务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政府供给模式虽然有效解决了在资源有限条件下突出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对民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变化缺乏应有重视,使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与民众的现实需求脱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拥有了物权保障的城乡居民开始要求对公共服务供给享有一定的发言权。在公民需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个性化的今天,公共服务需求回应模式相比起单向的政府供给模式来说更顺应公民需求的时代性改变。在实践上,成都市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较好地体现了政府与民众如何有效双向互动,政府如何进行需求引导、需求识别、需求整合和服务供给,民众如何进行需求表达和需求反馈的公共服务需求回应流程。

(一)成都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背景

社区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基本单元。在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意愿日渐强烈、新型社区矛盾不断增加、社区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越发迫切的背景下,成都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共治的社区服务高质量发展机制,强调精细对应群众需求从而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为探索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成都市推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的实践探索,出发点在于新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促使居民越发关注自身的权利实现,居民的参与意识越来越高,参与动机和参与能力越来越强,对共享社区发展成果的要求与日俱增。一项针对城市典型社区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4],居民认为“社区建设,人人有责,应该支持”的人占 72.28%,社区居民投身到公共服务的意愿越来越凸显。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商品住宅小区越来越多,陌生人组成的社区矛盾也越来越复杂,比如居民与业委会的信任薄弱、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突出,居民对居委会的期望得不到回应,居民自治得不到落实,社区内党的领导、社区自治组织和政府下沉到社区的行政力量之间的关系难以厘清等,这些社区新型矛盾亟待各方共同解决。

(二)成都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内容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夏志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战略要点与关键环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