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约5000—4000年的城邦

¥5.42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21-08

字      数: 1601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五节 距今约5000—4000年的城邦

距今约5000—4000年的海岱地区,处于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时期,主要遗址有城子崖、泗水尹家城、西吴寺、尉迟寺、丁公、边线王、三里河、鲁家口、两城镇、东海峪、尚庄、尧王城、藤花落、教场铺、景阳冈、杨家圈、姚官庄、西夏侯、王家庄、五莲丹土等。我们依据发掘较完全的城子崖、藤花落、两城镇、三里河、西吴寺、尹家城、丹土等聚落形态比较完整的典型遗址,来分析这一阶段的社会状况。

一 生业状况

(一)农业与畜牧业

农业方面,距今约5000—4000年的海岱地区农作物种类主要是粟、黍和稻,并且可能出现了农业分区,即鲁中和鲁西北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鲁南和苏北地区以稻作农业为主,胶东半岛则稻、粟混作。农业生产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作物产量大,在三里河遗址大汶口文化窖穴H203里发现有约1.2立方米左右的腐朽粟粒,据推算,这些碳化粟折合成新粟当有三四千斤,[1]这表明当时粟不仅是人们的主要粮食,且有相当的剩余。另外,农作物的种类增多,在建新遗址采集的含腐殖质较多的灰土中,除发现粟外,还发现了豆类农作物。[2]不同种类的农作物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结构,也为更广泛地利用粮食进行再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业工具种类变化明显,动物骨角器制成的锄更加普遍,还出现大量穿孔石刀、石镐类生产工具,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

农作物种类除粟、黍、稻之外,在西吴寺遗址植物孢粉样品中发现丰富的与小麦花粉相似的禾本科花粉,暂定为小麦相似种,[3]两城镇、教场铺遗址也发现少量的炭化小麦,赵家庄遗址出土了小麦和大麦遗迹。[4]在两城镇遗址,多种形制的陶器残留物中检测出包含酒的成分,酿酒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稻米,[5]表明当时水稻作为较普遍的粮食作物,产量高,除供日常食用外通常有剩余,剩余稻米足以用来酿酒。藤花落遗址的水稻田遗迹为我们展示了龙山文化中期偏晚阶段稻作农业的发展规模。[6]

农用工具的类型主要有石锛、石镰、石锄、石斧、石刀等,农用工具的数量较之前大大增加,是农业成为经济生产主要构成部分的表现。

畜牧业方面,农业的发展促使家畜饲养业得到很大发展。家养动物主要有猪、狗、牛、鸡等。其中,猪不仅是人们的肉食来源,同时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中,盛行整猪、猪头或猪下颌骨随葬。在胶县三里河遗址发现一个袋状灰坑中有五头幼猪遗骸,推测是一个猪圈。在邳县大墩子遗址花厅类型墓葬中出土三件陶房,一件陶房的墙壁上刻划有狗的形象,[7]说明当时狗是用来看家护院的。

龙山文化各遗址均出土了丰富的动物骨骼,其中大部分为家养动物。家畜种类以猪最多,其次是狗、牛、羊、鸡等。寒亭狮子行遗址采集到一件陶制畜舍模型,如图5-9,证明了家畜的圈养。

(二)手工业

距今约5000—4000年的手工业发展主要体现在陶器、玉器制作,纺织和冶铜等方面。陶器制作中快轮制陶技术已得到普遍运用,使得陶器更易成型,器形更加规整,制陶效率也大大提高。陶坯成型后还采用磨光、雕镂、刻划等手段进行装饰。已熟练掌握封窑和渗碳的烧造技术。最具代表性的蛋壳黑陶杯,陶胎泥质细腻,不含杂质,薄如蛋壳,器表漆黑光亮,器重仅几十克,其造型优美,制作精细,因而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的赞誉,代表了龙山文化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玉器的制作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临朐西朱封、日照两城镇、三里河、临沂湖台、大范庄、连云港五莲丹土等遗址均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玉器,器形主要有玉头(冠)饰、玉琮、玉璋、神兽纹玉锛、玉斧、玉矛、玉璇玑等。龙山文化玉器没有达到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玉器发达的水平,且不同程度地受到两者的影响,但仍然形成了自身特色。朱封遗址大型墓 M202出土的一组精美的玉头(冠)饰,[8]如图5-10,代表了龙山文化独特的切割、磨制、雕刻、钻孔、抛光、镶嵌等工艺,反映了山东龙山文化时期成熟的玉器制作技术。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刘俊男.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