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评价:土地财政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

¥3.96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1-07

字      数: 1078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三节 公平评价:土地财政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

基于影响评价的理论框架,主要分析土地财政偏好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反映土地财政偏好带来的公平问题。首先在理论上探讨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偏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土地财政行为的内在强化机制理论命题。同时,考虑了预算内土地税收收入和预算外土地出让收入在预算管理体制、受监管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分别分析了两者与地方财政支出偏好的不同影响机制,发现预算外的土地出让收入存在更为明显的内在强化机制。其后,构建了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进而为理解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分析框架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分税制和自上而下的绩效考核制度为特征。1994年,分税制改革使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逐渐增加,但同时也导致地方财政收入的不断减少,而且地方财政支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进而给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由于基于GDP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政府的主要手段,所以为了突出政绩,地方政府就会优先发展地方经济。这一制度背景就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偏好产生了重要影响(陶然等,2007;傅勇、张晏,2007)。这也是本书分析框架建立的制度背景,由此重点阐释土地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支出安排的内在强化机制如图5-3所示。

影响地方财政支出安排的因素很多,包括财政收入的初始禀赋、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发展目标、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情况等。由于地方政府拥有的可支配财政收入资源越多,其财政支出能力越强。因此,财政收入最大化和经济发展就成为地方政府的中心目标。当地方政府在决定财政支出时,往往会考虑所在辖区的偏好,例如,一个仁慈型地方政府会选择最优的公共支出结构使辖区内居民和企业的福利最大化,而一个自利型地方政府会选择追逐自身收入和利益最大化(Edwards and Keen,1996;Keen and Marchand,1997;Rauscher,1998)。特别是当地方政府承担了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如果此时地方政府只能得到部分有限收益,那么就会选择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满足自己的私人利益(Hatfield,2013)。

图5-3 土地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支出的内在强化机制

(二)土地财政收入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分析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唐鹏.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偏好:形成、影响与管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