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管控机制》总体框架

¥2.35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1-07

字      数: 6339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一节 总体框架

结合前文分析,本节内容首先总结土地财政问题的实质,然后从效率、公平的角度提出土地财政行为管控的具体目标,接着遵循此目标导向,明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管控的基本思路,具体从改革动力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构建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土地财政问题改革路径体系。

一 土地财政问题的实质

土地财政的问题表现可以分成三个层面:一是土地财政在收入偏好、支出偏好和策略偏好等方面表现出的规律特征,比如收入规模、结构、支出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类问题可以理解为土地财政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即土地财政现象。然而这类现象并不足以反映土地财政问题的实质,因为地方政府呈现出来的对土地财政的强偏好或者弱偏好只是一种制度安排的结果。即并不能说土地财政规模大是一个问题,减少土地财政规模就解决了该问题。因此,需要深入理解这种现象产生的缘由和带来的影响。二是从土地财政偏好的形成机制来看,土地财政偏好形成既有外部强激励机制,也有土地制度安排具有的便利条件。其中,政府主导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是土地财政形成的核心根源。正是因为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中,地方政府获取了绝大部分收益份额,而其他主体只获取了较小部分份额,再加上其他主体缺乏利益表达机制,这才导致了围绕土地收益分配的社会矛盾加剧问题。从这点来看,土地财政问题实质是土地收益的分配问题。三是从土地财政带来的影响来看,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土地财政对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公平性具有负面影响。而现实中土地财政带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可能更为广泛和深远,但其中的核心还是在于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带来的后续影响,只是这种影响涉及的制度安排较为复杂,需要从更为宏观的制度体系框架来思考。尽管这个层面的问题已经超越了土地财政问题本身,但为理解与土地财政相关的政治经济制度安排,构建一个能够更为系统、能够综合管控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机制提供了一个宏观视角和整体视野。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唐鹏.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偏好:形成、影响与管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