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农村“村庄被遗弃"现象透视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警示

¥1.6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4-08

字      数: 1071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俄罗斯农村“村庄被遗弃"现象透视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警示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9;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湖北武汉 430033)

内容提要:自俄罗斯独立以来,农村的发展状况一直都呈衰落之势,出现大量“村庄被遗弃"现象。主要表现为:农民离开村庄,土地荒芜,房屋破败,道路损坏。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农业经济产业改革发展不顺利,农村人口的持续减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缺失,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足。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农村“村庄空心化"现象。通过比较俄罗斯和中国农村村庄的两种现象,可以发现,为了避免出现俄罗斯式“村庄被遗弃"现象,进而引起严重社会问题,需要先后建立农村社会化综合保障制度和解决村庄产业发展转型的步骤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村庄被遗弃" 空心化 产业 保障

一 引言

村庄曾经是俄罗斯最广泛的居住形式,其居民通常是农民,绝大多数从事农副业。自上个世纪俄罗斯独立后在农村实行私有化改革以来,俄罗斯农村村庄大幅度衰落,大量村庄被遗弃[1]。这种现象在俄罗斯南方较为少见,在中部地区明显,而在北方则特别突出。针对俄罗斯农村村庄“被遗弃"现象,本文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的数据以及俄罗斯专家学者的描述,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并与中国农村“村庄空心化"现象进行对比,提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步骤。

二 现象描述

苏联解体后,随着俄罗斯政府私有化改革的推行,大多数集体农庄也都解体了。二十年过去了,现在的俄罗斯农村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俄罗斯农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呢?下面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加以描述。

(一)微观景象

早在2005年,中国媒体记者前往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州进行采访,考察了当地农村的现状。[2]农村村庄被居民废弃的问题已成为俄罗斯农村最严重的问题,许多风景如画的农村现在几乎已经空无一人,还有很多村庄只剩下了一两个老人,他们在孤独中了却余生。诺夫哥罗德州沃洛托夫区上世纪90年代以前曾经风光一时。当时,该区曾有130多个农庄,一般每个农庄有职工300人左右,有四五十名工程师、农艺师,有些农庄还设有农业技术学校。但到2005年该区只剩下22个农庄,企业倒闭了,医院关闭了,学校也关门了。人们的收入水平更是大幅下降,虽说还有一些人仍在养奶牛或猪,但由于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并不赚钱。一升奶的收购价仅二三十卢布,比以前涨了两三倍,但成本升得更快,几乎涨了十几倍,一升奶的运费就要5卢布,一公顷割草费要600到700卢布,将草晒干并码垛好还要另付工钱。该区“小城"村是一个典型的“被遗弃"例子,“小城"村在前苏联时期曾经是沃洛托夫区最富裕村庄之一,过去有80多户人家,2005年村子里只剩下今年77岁的巴甫洛夫娜一个人,其他人全都搬走了,该村随时面临着被除名的危险。老人无亲无故,也无处可去,要不然也像其他人一样去城里了。巴甫洛夫娜沿用一首老歌名“我的木头村子",描述木头心肠的人背弃把他们养大的家乡,现在“小城"村正是这个样子。对于“小城"村的孤独老人巴甫洛夫娜来说,生活更加艰难,现在她已经力不从心了,养不了奶牛,根本谈不上喝牛奶。虽然她想养头猪,但一头小猪崽要2000多卢布,万一突然死了成本都收不回。现在她就靠着自己屋前园后的几块地种菜维持生计。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中国农村研究.2014年卷·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