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

¥5.27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22-03

字      数: 22304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十九章 俄国

“俄国”是14世纪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大公国发展而来的国家,先后连续发展为俄罗斯帝国(the Russian Empire,1725—1917)、苏联(the Soviet Union,1917—1991)和现代俄罗斯。15世纪是俄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但并未得到足够重视。15世纪初,莫斯科大公国从莫宰斯克(Mozhaisk,莫斯科以西约100英里)向东延伸至苏兹达尔—下诺夫哥罗德大公国(Suzdal′-Nizhnii Novgorod grand principality,自1392年起部分地臣服于莫斯科),从东南部的梁赞(Riazan′)向北延伸至贝洛泽诺(Beloozero)、沃洛格达(Vologda)和乌斯秋格(Ustiug)的森林地区。莫斯科大公国虽然地域辽阔,但力量弱小。莫斯科对北部以及苏兹达尔的控制力软弱;周边被众多公国包围,其中有势力弱小的罗斯托夫(Rostov)和雅罗斯拉夫(Iaroslavl′),也有势力强大的梁赞和特维尔大公国(Tver′)。莫斯科的劲敌还包括诺夫哥罗德和普斯科夫(Pskov)城市共和国,以及立陶宛大公国。然而,莫斯科发展至15世纪末,已经在这块通常被称为东北罗斯的地区(基辅罗斯国家昌盛于10—12世纪,并留给莫斯科重要的历史遗产)占据统治优势。莫斯科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制度和象征性手段,并借此来巩固权威,利用和调动社会资源。这些统治方式和思想建构至少持续到两个世纪之后,并在更长的时期内产生了影响。

第一节

15世纪的俄罗斯史料匮乏,但某些领域的研究资料相对丰富,比如政治和外交。编年史资料丰富,立陶宛大公国(斯摩棱斯克)、乌克兰、莫斯科、特维尔、罗斯托夫、沃洛格达、彼尔姆、诺夫哥罗德和普斯科夫都编纂有手抄本。扬·德卢戈斯(Jan Długosz)记载了立陶宛大公国的历史;有些游记作家到过立陶宛大公国和东北部地区,他们提供了有趣的记载,这些游记作家有吉尔伯特·德拉努瓦(Gilbert de Lannoy)、乔萨夫·巴尔巴罗(Josafo Barbaro)、安布罗焦·康塔里尼(Ambrogio Contarini)等人。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莫斯科、特维尔和立陶宛大公国,他们与相邻强国、亲族封邑签订条约,其中许多遗存下来。莫斯科王公的遗嘱也遗留下来。有关社会和经济史的现存资料非常匮乏。基辅时代的一些世俗和教会法典继续在立陶宛大公国、诺夫哥罗德和东北部地区誊抄、编纂和使用,其中包括《东方教会法纲要》(the Nomocanon,或称 Kormchaia kniga)、《正义法案》(the Just Measure,或称Meriolo pravednoe)、弗拉基米尔和雅罗斯拉夫的特许状、《罗斯法典》(the Russian Law,或称Russkaia pravda)。法律和司法程序汇编也已出现:普斯科夫,1397年;立陶宛大公国,1468年;诺夫哥罗德,15世纪70年代;莫斯科,1497年。立陶宛的国家文书档案非常丰富,收集于《登记册文库》(“Metrika”)中。而莫斯科公国仅有一些宫廷军事案卷和外交档案。东北罗斯遗存的文献包括土地转让档案、遗嘱、宗谱、若干土地诉讼、少量诺夫哥罗德和特维尔的地籍册,以及一份地方政府的特许状(1488年授予贝洛泽诺)。最后,圣徒传记提供了日常生活的细节材料。

地图19 俄图

莫斯科公国区域扩张以及地缘政治相互影响的历史生动展现了莫斯科的成功。15世纪的地缘政治动态主要表现为莫斯科和立陶宛大公国的对抗。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蒙古帝国的最西端前哨,主要由鞑靼人组成——在15世纪最初的几十年已分崩离析,残余势力在地区权力平衡中只能充当配角:喀山汗国建于15世纪40年代,1452年卡西莫夫汗国(Kasimov)建立,它是莫斯科的属国;1443年,克里米亚汗国(Crimean)被吉雷(Girey)部族控制;15世纪伊始,帖木儿消灭萨莱(Sarai),位于伏尔加河下游的大帐汗国随即被合并。地缘政治舞台集中于两个商业区:波罗的海和伏尔加河。从15世纪中期直至17世纪早期,波罗的海贸易一直繁荣。贸易活动主要包括波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腹地的粮食出口,商道主要依靠斯德丁(Stettin)、但泽(Danzig)、柯尼斯堡(Königsberg)和梅梅尔(Memel)之间的航运。更北端的港口和贸易中心——利沃尼亚人的城镇里加(Riga)、多尔帕特[Dorpat(Tartu)]、雷瓦尔[Reval(Tallinn)]以及诺夫哥罗德和普斯科夫——继续出口林业产品,主要是毛皮和蜡。汉萨同盟深受波罗的海激烈贸易竞争之害,并由于多方面势力的压力,丧失了对波罗的海贸易的垄断,这些压力包括:各国政府急于从汉萨同盟城市敛取收入;荷兰、英国、德国南部和瑞典商人的竞争;汉萨同盟内部规则的丧失。15世纪后半叶,诺夫哥罗德的经济也迅速衰落。诺夫哥罗德卷入与汉萨同盟城市的冲突而自取灭亡;遭受与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波洛茨克(Polotsk)、莫斯科和喀山的竞争之害[喀山从伏尔加河上的保加利亚汗国(Bulgar khanate)接管了伏尔加河中游地区和卡马河(Kama)盆地,保加尔汗国在14世纪末因蒙古帝国的灭亡而衰落];诺夫哥罗德的贸易帝国被证明缺乏灵活性,当15世纪中期欧洲需求转向高档毛皮时,它仍然依赖于松鼠毛皮。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英)克里斯托弗·阿尔芒,侯建新,刘景华,龙秀清,傅新球,赵立行,李艳玲,孙立田,徐滨,张晓晗,赵文君,陈日华,陈太宝,刘芮.新编剑桥中世纪史.第七卷,约1415年至约150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