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公平与和谐社会建设——X市收入分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3.55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22-04

字      数: 1510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13-7 收入分配公平与和谐社会建设

收入分配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收入分配的状况不仅会影响生产的效率,而且会影响人们的切身利益,从而影响社会的协调与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普遍提高,居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却日益凸显。根据专家的测算,2005年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约为0.45,世界银行的数据更是高达0.47,均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即便是考虑到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区分割、城乡分割等因素,这样的差距也必须加以警惕。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形成,进入了收入差距极大的国家行列,且近些年来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有失控趋势。例如,在2003年以来尽管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对调整利益关系的力度比较大,特别是在农村,如减免农业税、种粮补贴等,但是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并没有缩小,仍然在拉大。这是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X市作为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特区城市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位居全国前列,政府也十分重视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并注意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X市尚未见对收入分配问题做专题调研的成果,对X市收入分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缺乏清晰的描述与研究。本文主要基于对X市统计局历年统计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描述X市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几点对策思考。

一 X市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

(一)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消费呈现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来,X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到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6402.75元。1990年以后,X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全国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到2004年已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3倍(见图13-7-1)。

图13-7-1 1990—2005年X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及与全国水平的比较

从城镇居民收入构成来看,工薪收入增速稳定,仍然是居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工资外收入比重提高。据统计,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从1981年的88.4%下降到2004年的64.58%,表明劳动仍然是绝大多数X市城镇居民所拥有的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居民所能够获得的收入主要来自劳动参与分配。而随着X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在不断完善,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格局在X市已初步形成,城镇居民的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都开始成为X市城镇居民收入的补充来源,尤其是财产性收入,近年来增长迅速,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0.58%增加到2004年的2.51%。同时,随着X市社会保障制度等收入再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转移性收入成为城镇居民仅次于工薪收入的第二大收入来源,且所占比重逐年稳步增长。

从全国范围内看,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总收入中更多地来自工薪收入,而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总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比重相对较高。显然,X市城镇居民的收入构成与东部地区趋于一致,且工薪收入所占比重更低,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更高(见表13-7-1)。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陈振明.公共治理的技艺:公共管理学研究(下)(分论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