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科学二十年

¥1.6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出版日期:2022-04

字      数: 739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7-4 中国政策科学二十年[1]

国外(西方)政策科学已经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的历程。1951年,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拉斯韦尔(Harold D.Lasswell)发表了《政策方向》一文(载于《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斯坦福大学出版社),首次明确提出社会科学中的政策研究方向即政策科学研究,这成了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象征性标志。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力(尤其是运筹学、系统分析、统计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所提供的分析方法基础)的推动,这种社会科学中的新研究方向或途径迅速发展并制度化,导致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学科领域的出现。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脚步,西方政策科学传入我国。起初,一些高校学者和实际部门的政策研究者注意到了国外社会科学中的这个新领域,着手进行介绍、引进和初步的研究;80年代中期,特别是1986年,万里在全国软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做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做“政策研究”这一重大课题,促使我国的政策科学研究逐步走上正轨;进入90年代,我国政策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政策科学的研究与教学逐步体制化,它作为我国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研究的新兴领域的地位得以确立。总之,经过学术界与政界20年共同努力,我国的政策科学由无到有,迅速发展,无论是学术研究及学科建设方面,还是在人才培养和知识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术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果,初步建立起中国政策科学的理论框架。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一批政策科学的国家级、省级课题得以完成,在国外政策科学理论和方法成果的评介、引进和消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的政策和策略理论的研究,中国政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国政策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中国优秀的政策遗产的继承,当代中国及世界现实政策问题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展。政策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已见成效,初步确立起中国政策科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一理论框架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围绕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这一核心,既研究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又研究政策过程,尤其是通过政策过程的各个基本环节或功能活动(制定、执行、评估、监控和终结等)的研究,建构政策科学的知识体系;二是采取板块式的体系,将政策科学的知识分为基本理论、现实政策和分析方法三大块。20年来,我国政策科学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出版或发表了一批论著或译著。国外政策科学的一些代表性论著有了中译本,包括林德布洛姆的《政策制定过程》、安德森的《公共决策》、那格尔主编的《政策研究百科全书》、德洛尔的《逆境中的政策制定》等;国内学者也出版了30余部政策科学的专著或教材,有代表性的有张金马主编的《政策科学导论》、陈庆云编著的《公共政策分析》、陈振明主编的“公共管理与政策分析丛书”(包括《政策科学》《公共政策》《政策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等)。学者们还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包括《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权威刊物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近10年来,政策科学领域的文献不断增加,这从一个方面说明它是一个迅速发展、充满活力的新学科领域。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陈振明.公共治理的技艺:公共管理学研究(中)(分论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