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科学的学科建构——改革开放四十年公共政策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5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22-04

字      数: 1150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7-6 中国政策科学的学科建构

在中国,公共政策(政策科学、政策分析或政策研究)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或行政学)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特殊学科领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脚步,顺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我国恢复政治学及行政学这一中断了几十年的学科专业的研究与教学,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这个国外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与行政学的新研究领域同步传入我国,由此开启了中国政策科学构建与发展的进程。弹指一挥间,中国政策科学已走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这一重要时间节点上,回顾、展望与反思近40年来尤其是近一二十来我国政策科学的发展,对于推进中国特色政策科学的话语、理论和学科的建构与发展,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一 政策科学的历史演变

政策科学(Policy Sciences)或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西方尤其是美国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综合性和应用性的新研究领域。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美国大学的学者及思想库分析家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内力”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外力”的推动下,致力于一个以解决社会问题或政策问题为导向的新学科研究,开创了拉斯韦尔所说的社会科学中的“政策方向”(Policy Orientation)。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种新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途径迅速发展并体制化。到了80年代末,在走过了一条学科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之后,政策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西方社会科学中的一个相对成熟而富有活力的新学科领域。杜克大学公共政策教授乔尔·弗莱什曼1988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讲学时说:“在回顾20年(60年代末70年代初—80年代末)的发展时,人们既对这一学术的新发展表示赞叹,又对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感到吃惊。”[1]

政策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作为现代科学知识分支的出现与人类社会进入新历史时代以及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与诞生地美国当时的特殊社会发展状况有关。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由工业社会步入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丹尼·贝尔1973年写成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首次较为系统地描述了人类社会这一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当代全人类以及各国面临着日益复杂多变的政策问题,而作为政策科学诞生地的美国更是面临大量紧迫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如战争、贫困、犯罪、种族冲突、学生造反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及其研究也就变得日益迫切和重要,社会需要促成了政策科学的兴起。与此同时,战后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交叉融合和整体化的趋势。然而,科学进步并未直接促进或提高解决人类政策问题的能力,西方社会科学的片面专业化和碎片化则导致了它对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的偏离。因此,迫切需要一门以社会问题或政策问题为导向,以端正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为目标的跨学科、综合性的新学问——这就是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它生逢其时。此外,智库或思想库的成熟是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诞生的催化剂。“智库或思想库是现代政策科学的发源地与成长的摇篮,政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智库或思想库的政策分析实践。智库或思想库是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的最纯粹的组织体现,而政策科学则是智库或思想库建设的最直接的和最主要的支撑学科之一。”[2]政策分析与智库(思想库)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共生存同命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这是该学科的一个特殊之点。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陈振明.公共治理的技艺:公共管理学研究(中)(分论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