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文化的古今贯通

¥3.5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22-04

字      数: 11083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传统孝文化的古今贯通

一 以史为师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大问题,无论中外似乎同样面临着“养老危机”。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国效法西方,努力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制度被看作现代社会的标志之一。然而,它自建立之日起,就陷入了所谓“制度刚性”困境:保险水平刚性提高乃至越高越好,必然带来缴费负担越来越重,相应,保费缺口也就越来越大。究其原因,并不完全在于养老保险制度本身,更大程度上在于制度环境。现代养老保险制度是西方国家发明的,那里的个人缴费能力比我国强得多。可是我们又不能等待国家富裕起来了,个人缴费能力增强了,再来建立这项制度,那样的话,几代人就只能在没有基本保险的情况下了却一生,代价太惨重了,那是无法向人民交代的。我们的历史责任就是如何在人民还不富裕的现实条件下,在从发展中国家奔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就能及时地、逐步地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年人口的总规模非常大,与欧洲国家没有可比性。要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不仅要学习外国经验,还要以史为师,从我们的古人那里汲取智慧,找到适合国情的办法。我国历史上一直重视养老问题,形成了灿烂的养老文化。试问,中华五千年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发生“养老危机”?并不是因为年龄结构,不同时代进入老年的年龄界限是不一样的,老年是相对的,历史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一定总是很低,年龄结构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养老文化以及相应的制度设置。特别是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养老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不纯粹是一个医疗技术问题,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心理问题、文化问题。现在老年人的很多问题,比如自杀率高,这是社会问题;孤独感,这是心理问题。这些都不是经济问题,也不是医生能够治得了的,这就需要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去解决。所以,我们有必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来探索中国养老问题的解决之道。

中华养老文化蕴含着最宝贵、最有效、最廉价的文化教育资源,从中挖掘养老和养生的智慧,就可以多快好省地化解疾病防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一系列养老难题。所以,要向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宝藏寻找健康、长寿、快乐、幸福的智慧,寻找化解中国养老难题的钥匙。

本文拟初步梳理出中华文明中从尊老养老理念到孝老礼制、从家庭礼制到国家制度、从社会体制到法律制度的演进过程,从中探寻中华孝文化之所以绵延不绝的深层逻辑。进而讨论中华尊老养老传统与现代养老问题的最佳接口——社区居家养老,以及在此项实践中如何发扬中华尊老养老传统的基础性作用。

二 传统孝文化的历史演进

(一)从尊老养老理念到孝老礼制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景天魁.中国社会学溯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