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理想 不懈的追求

¥3.44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22-05

字      数: 1052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崇高的理想 不懈的追求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天赋的民族,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理想,几千年一路传承下来,直至今天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从提出“大同”社会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了中华民族崇高的理想、远大的见识,卓越的思想、精彩的论断,博大的胸襟、伟大的战略,自觉的担当、不懈的追求,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精神基因。

一 崇高的理想、远大的见识

2500多年前,中国正处于春秋时期,也就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处于急剧动荡之中。“春秋无义战”,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争夺霸权,血雨腥风,战乱不已,“礼崩乐坏”,社会无序。出于对动乱不已的社会状况的反思,儒家的经典著作《礼记·礼运》篇提出了“大同”社会的崇高理想。这是中华思想史上的一次灿烂日出,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灿烂日出。原文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在这段描述中,“大同”社会之美好,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天下为公。实行全民公有,包括权力公有、财物公有和生产资料公有。二是选贤与能。保证“天下为公”,具体措施是选贤与能。贤能受天下人委托,为天下人谋福利。国家与地方事务由民众选举出来的贤能之士负责管理。管理者德才兼备,勤政廉政,办事公道,处事有方,民众拥戴,官民和睦,同心同向。三是讲信修睦。“讲信修睦者,讲,谈说也;信,不欺也;修,习;睦,亲也。此淳无欺,谈说辄有信也。”(《礼记·正义》)信与睦是良好人际关系的核心。重诚信,讲礼义,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依此发展成为“礼义之邦”。四是人各得其所。“大同”社会里人人敬老,个个爱幼。人们视他人父母如自己父母,视他人子女如自己子女。“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任何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怀,任何人都主动关心社会。男有职责,女有家室,社会和谐,人民安乐。五是人人为公。“大同”社会里人人都有高度的责任心,对社会财富倍加珍惜,憎恶浪费现象,反对任何自私自利的行为。“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礼记·礼运》)货弃于地是可耻的,货藏于己同样是可耻的。六是各尽其力。“大同”社会里,劳动成为人们自觉而又习惯的活动。“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礼记·礼运》)能劳不劳是可耻的,劳而不尽其力也是可耻的,劳动只为了自己同样是可耻的。正是这种不计报酬、自觉奉献的劳动态度支撑着“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给人们提供了和谐互助的生存条件,人们以高度的自觉劳动回报社会,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王伟光.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态势:上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