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4-03

字      数: 1342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美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2012)

一 学科发展概况

(一)历史沿革

美学研究室成立于1978年,从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组分出来。先后担任室主任的有:齐一、李泽厚、张瑶均、聂振斌、滕守尧、章建刚、王柯平。

作为哲学所的一个基本学科,美学室的美学研究在其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中国当代美学思想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50—60年代,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美学室的研究人员在对美的本质这一美学基本问题的探讨中,建立了实践美学这一重要的美学流派。作为当代中国美学四大流派之一,它对此后80—90年代关于美学基本问题的讨论产生了重要而持续的影响。进入新千年之后,继而引发了“后实践”美学的研究与讨论,国外的译介与研究方兴未艾,不断推进。

80年代以后,美学室的研究人员,在实践美学的基础上,吸取和创化了中西思想资源,进一步向三个方面进行扩充与延伸:一是继续关注美学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在探讨实践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积淀说”美学理论,深化了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被收入著名的英国诺顿文选,成为中国美学研究在国际学界的标志性成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研究与探讨都离不开对这一理论的反思。二是关注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思想,试图在一个开阔的视野中进行美学理论的研究。如通过《批判哲学的批判》等著作对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家康德的思想做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对西方美学思想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是通过将美学理论运用于中国传统美学,而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从历史的角度做了深入而精妙的梳理,如《华夏美学》、《美的历程》等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目前的研究领域涉及中国美学、西方美学、中西美学比较、现代设计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传统美学研究、西方美学研究特别是古希腊美学研究方面,哲学所的美学学科也一直站在国内前沿。

(二)队伍建设

美学研究室现有研究人员7人,年龄结构分布为50岁以上2人,40岁以上3人,30岁以上2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4人。从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来看,美学研究室学科布局合理,梯次明显。从专业结构来看,每个人的研究领域都有所侧重,各有自己的研究专长,同时又有所交叉,可以相互协作。从研究能力来看,既有长期从事美学研究、学术功底深厚、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又有学术功底扎实、在学术界开始获得影响的中年学术骨干,还有年富力强、极富学术潜力的青年才俊。年龄和知识结构十分合理。研究人员各自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最近,又针对本项目研究需要购置了一部分新的研究资料。

(三)研究成果

代表性中英文著作:共19部

《理想国的诗学研究》(王柯平),《走向跨文化美学》(王柯平),《美之旅》(王柯平),《流变与会通:中西诗乐美学释论》(王柯平),Reading the DaoA Thematic Inquiry(《老子道论解读》,王柯平),Chinese Way of Thinking(《中国思维方式》,王柯平),Spirit of Chinese Poetics(《中国诗学的精神》,王柯平),Ethos of Chinese Culture(《中国文化的精神》,王柯平),The Classic of the DaoA New Investigation(《老子思想新释》,王柯平),《实践中的美学——中国现代性启蒙和新世纪美学建构》(徐碧辉),《艺术的起源》(章建刚),《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分析与批判》(梁梅),《分析美学史》(刘悦笛),《生活美学与艺术经验》(刘悦笛),《情感与时间:康德共同感问题研究》(卢春红)等。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哲学与宗教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2012[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