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出版日期:2014-03

字      数: 1112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儒教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2012)

一 学科发展概况

任继愈先生在1978年底南京中国无神论学会上提出“儒教是宗教”,嗣后集1979年太原中哲史年会和1980年中日“儒家与宗教”研讨的两次讲话在1980年第1期的《中国社会科学》上正式发表《论儒教的形成》一文。文中作者定义儒教和梳理历史渊源。任先生认为先秦它(儒家学说)还不是宗教,只是作为一种政治伦理学说与其他各家进行争鸣。由儒学发展为儒教是伴随着封建统一大帝国的建立和巩固逐渐进行的,孔子的学说共经历了两次大的改造。第一次改造在汉代。第二次改造在宋代,宋统治者集团对内则强化中央集权的封建宗法专制制度;思想文化领域里也要有与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相配合。为了适应宋朝统治者的需要,产生了宋明理学,即儒教。“儒教的教主是孔子,其教义和崇奉的对象为‘天地君亲师’,其经典为儒家六经,教派及传法世系即儒家的道统论,有所谓十六字真传。儒教虽然缺少一般宗教的外在特征,却具有宗教的一切本质属性。”[1]

而后任继愈先生相继抛出《儒家与儒教》、《儒教的再评价》和《朱熹与宗教》等文,反复论证和阐发“儒教是宗教”的思想,这种对于传统文化和儒家学说的儒教解释激起了学界讨论的热潮。诸多学者从学理层面进行了回应和探讨,其一是关于宋明理学的性质,张岱年在《论宋明理学的基本性质》一文中对宋明理学的性质做了分殊,他认为,理学当分为三派,“一是张载的‘气’一元论,后来到明代的王廷相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二是程颐、朱熹的‘理’一元论,后来成为南宋中期至清代中期的官方哲学。三是陆九渊的‘心’一元论,到明代的王守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2]。此外还有冯友兰《略论道学的特点、名称和性质》一文也对宋明理学的性质进行了论辩。[3]

其二是关于儒学是否宗教的问题辩争。李国权、何克让《儒教质疑》[4]一文从三点对任继愈的儒教说进行批驳:一是他们认为“孔子的‘天’不是上帝的天,不是虚幻的精神世界”和“孔子十分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儒家的‘天命观’,是对殷周的祖宗崇拜、天命神学的怀疑和否定”。二是他们认为宋代理学只是关于“气”“理”的探讨,是在哲学范畴内进行的,尽管吸收了禅学思想,“但对生死问题,在说经时依然保持‘未知生,焉知死’或神灭论的儒家面目,所以儒学始终不曾宗教化”。三是他们通过对比西方宗教,得出宗教教徒都有比较严格的入教方式,而儒教则根本没有什么“入教手续”或“仪式”。崔大华的《“儒教”辨》[5]一文认为“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就进一步固定了殷周之际已开始形成的那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方向,即伦理的而非宗教的方向”。林金水《儒教不是宗教》[6]一文切题辩驳儒教不是宗教:第一,“儒教不是一个宗教派别,而是一个学派”;第二,“儒教不具有一般宗教的基本属性”,即儒教没有“作为宗教必须要有教规、教诫、经典、入教和礼拜仪式、礼拜场所和神职人员等等”;第三,“儒教没有偶像崇拜”,即“儒教除了崇拜最高神之外,也崇拜其他神祗”。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哲学与宗教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2012[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