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一般选年下的选举政治

¥6.05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2-11

字      数: 12071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四章 2000:一般选年下的选举政治

在上一章里,笔者已经分析了二战以降美国社会变迁和选举政治变迁的动因和趋向,并给出了一个社会变迁影响选举政治变迁的模型。笔者发现一个总的趋向是阶级政治的下降和认同政治的上升,表现为宗教因素和种族因素的凸显,阶级因素的减弱。从1968年尼克松上台到1988年老布什上任,共和党一直主导着美国的白宫(1976—1980年执政的卡特总统是一个例外)。[1]然而,克林顿的当选和连任打破了自1968年以来共和党对白宫的主导。克林顿在1992年竞选时打出来的口号——“是经济,傻瓜”(It is economy,stupid!),也让人们看到阶级政治的影子。克林顿的上台是否带来了时代的转换?换言之,克林顿是否带来里根时代的终结和新政时代的复兴?认同政治是否已经转向,并被阶级政治所取代?在接下来的三章里,笔者将聚焦21世纪初的三次选举。笔者将分析阶级政治与认同政治的变迁趋向,并比较认同模型和阶级模型对选举差异的解释力。

本章将从选举动态、选举地理和投票模式等方面分析2000年的总统选举。由于最高法院介入佛州选票数点事件引起了美国的宪政危机,[2] 笔者也将对这个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 大选背景与关键议题

克林顿政府带来了经济的发展,政府赤字的大规模缩减,以及一个相对宽松的外交环境。克林顿总统还强化了民主党与非裔美国人的联系,巩固了自由主义者联盟。这些都可能为民主党再次赢得大选创造条件。但是,克林顿的性丑闻则成为了民主党的负资产。民主党在克林顿任内失去国会,也成为该党再次赢得大选的障碍。2000年的大选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是一次由在任副总统与现任州长进行的角逐。相近的支持率,最高法院介入佛州的选票数点案件,赢得大众选票的戈尔却输掉大选,这些都是2000年选举的显著特征。

图4—1呈现的是2000年大选的关键议题,以及看重不同议题的选民的投票模式。从图4—1我们可以看到,2000年没有压倒性的竞选议题。经济议题仍是人们最关心的议题,教育、减税和社会保障也是非常关键的议题。关心减税和世界事务(即外交议题)的选民都更多地支持小布什,关心其他议题的选民则更多地支持艾伯特·戈尔(Albert Gore)。由此可见,戈尔在议题上更有优势。执政党的优势、克林顿的高支持率以及民主党在关键议题上的优势都有可能帮助戈尔赢得选举,但是大选却以小布什的胜出告终。

图4—1 2000年大选的关键议题和投票模式

二 竞选过程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钟智锋.大转向:战后美国选举政治变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