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经济选年下的选举政治

¥6.88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2-11

字      数: 13725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六章 2008:经济选年下的选举政治

在第二章,我们指出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经历了一次政治再结盟。在这个重组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的影响力已显著下降,福音派的政治影响逐步上升。种族与宗教因素的影响力不断上升,道德文化议题日益成为选举的关键议题,一场由精英发起并波及民众的文化战争正塑造着美国社会。宗教因素的作用不仅日益显著,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些趋向在2004年有了一个集中的反映。这制造出一个价值观的选年,并使共和党得以同时执掌白宫和国会。2004年让我们看到在一个道德文化议题突出、宗教动员显著和候选人宗教信仰区分鲜明的价值观选年中,宗教因素的突出作用。情势的变化使得2008年与2004年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方面,非裔候选人竞选总统使得种族因素变得突出;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使得经济议题成为压倒性的议题,贫富之间的阶级冲突可能因之加剧。2008年的总统选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机会,去分析在一个道德文化议题不显著、福音派组织衰落和宗教团体动员淡化的情况下,宗教因素对选举的影响力。通过对比2004年和2008年,我们也可以分析宗教影响的稳定性(如果宗教影响力不随选情而变化)或波动性(如果宗教影响力随选情而显著变化)。这一个选年里,种族因素和阶级因素都变得突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种族与阶级关系的机会,去看种族是更多体现出阶级的特征(即底层白人与少数族裔因同属一阶级而呈现类似的投票模式)还是认同的特征(即处于同一社会地位的底层白人与少数族裔因族裔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投票模式)。笔者将围绕文化战是否已经终结,宗教的作用是否已经消退,奥巴马的当选是否已经宣告了里根时代的终结和民主党主导时代的到来这些核心问题对2008年的总统选举的竞选进程、选举地理和投票模式进行分析。由于族裔和代际因素在2008年变得非常突出,笔者也将对西班牙裔选民和年轻选民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大选背景与关键议题

在分析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交代议题出现的具体背景。与2004年相比,2008年的总统选举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2004年的选举是在恐怖主义的安全威胁下进行的。选出一个战时总统以打赢全球的反恐战争,确保美国的领土安全,是本次选举的核心关注之一。2008年的选举则要求美国人民选出一个能够解决当前金融危机,并能使美国摆脱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困境的总统。与2004年这个价值观选年不同,战争议题(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和经济议题压倒性地影响了2008年的总统选举。在2008年的总统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还要摆脱前任总统小布什给他带来的包袱。其实,自2001年起,小布什的支持率就一直走低。经济危机、小布什政府在处理卡特里娜台风救灾的失当和伊拉克战争引起的争议,使得人们对执政的共和党非常不满。尽管麦凯恩过去的经历以及他的选举策略都在表明他与小布什总统的不同,但是他还是很难摆脱小布什共和党政府的阴影。

在这个选年里,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与宗教选民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自2004年大选失败后,民主党调整了他们与宗教团体的关系。民主党的候选人都强调信仰的影响,并加强了对宗教群体的接触。与之相比,麦凯恩却因着各种原因与宗教团体的关系走远。[1]这带来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当希拉里·克林顿、奥巴马和爱德华都加强对宗教团体的接触,都强调自己的信仰时,共和党的麦凯恩和鲁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等候选人却与共和党的宗教选民鲜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宗教议题不是关键议题,外加2004年宗教动员所引起的争议,很多保守的宗教团体均放弃了积极的政治动员。他们不再设法左右选民的投票倾向。福音派也发表了《福音派宣言》,表明不再把宗教信仰与政党认同直接挂钩。[2]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钟智锋.大转向:战后美国选举政治变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