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8年大选的比较分析

¥7.07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2-11

字      数: 13977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七章 2004—2008年大选的比较分析

在前面三章里,笔者已经对2000年、2004年和2008年三次美国总统选举的竞选进程、选举地理和投票模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这一章里,笔者会对这三次大选做一个系统的比较,重点分析阶级、宗教和种族等核心因素的恒与变。笔者还会利用这三次大选的数据去检验第二章所建立的情景交互假设,从而概括出选情与投票差距的基本模式。

一 三次大选的概况比较

从前面三章我们会发现,这三次总统选举的背景、核心议题、竞选动态、突出因素、政党和社会团体的动员状况以及候选人的个人状况都是非常不一样的。这三次大选的基本模式与核心差异如表7—1所示。在这一部分,笔者将围绕着选举的背景、竞选过程、选举地理和投票模式这四个方面逐一对这三次大选的核心差异进行分析。对这三个选年进行系统比较既有助于我们概括出大选的基本模式和变迁趋势,也有助于我们识别出型塑投票模式、推动选举政治变迁的核心因素。

表7—1 三次总统选举的比较分析

表7—1 三次总统选举的比较分析续

(一)大选背景比较

这三次大选的背景状况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可以从选年的内外形势、大选的核心议题、在任总统的影响和候选人的来源等方面看出来。考虑到21世纪以来,美国的经济经常波动,而反恐战争又时常影响到美国的大选,经济状况与反恐战争形势常常是大选的关键背景因素。从这两方面来看,2000年的大选是在比较好的经济与战争形势的背景下展开的,而2004年和2008年则在比较紧张的经济与战争形势下进行的,其中又以2008年的形势最为严峻。该年美国出现了战后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而且还陷入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泥潭里。好的经济与战争形势为执政党再次赢得白宫增添了筹码,而恶劣的经济与战争形势则成为了执政党候选人的巨大负担。2000年,戈尔是带着前任的资产进行角逐的,而2004年小布什的连任和2008年麦凯恩的竞选则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不一样的选举背景也会催生出不一样的大选议题。随着恐怖主义的兴起,战争议题越发成为美国大选的重要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大选重内政轻外交的局面。此外,随着同性恋运动和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保守宗教团体也发起了反堕胎、反同性恋等对抗性运动。最高法院也卷入其中,成为美国人合宜(legitimate)生活方式的重要裁决者。这些均使得社会道德议题成为大选辩论的焦点。但学界在这些议题的相对重要性上仍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经济议题总是压倒一切的。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经济议题并不总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议题虽然重要,但其重要性会随选年而波动。在一定的情景下,社会道德议题和外交议题甚至会超过经济议题。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钟智锋.大转向:战后美国选举政治变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