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之间”:科幻电影中的连接奇观

¥3.2

购买
下载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目录
作       者:

出版日期:2023-09

字      数: 9700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身体之间”:科幻电影中的连接奇观

摘要:从人与人、人与万物直接沟通的种种连接奇观出发,可发现科幻电影既对“无身体”的连接加以警惕的刻画,又对“有身体”的连接施以美好的描摹。当我们走向突破人类生物学囿限的连接技术时,须保持审慎虔敬的姿态:可用“有身体”的连接技术替代“无身体”的连接技术,摒弃以“我—它”关系为基础的、单向榨取的连接观,转而营造以“我—你”关系为基础、相互共情的连接观。

一 从科幻电影看连接之未来

如果沟通变得无间,我们的现实会变成何种现实?当下的传播技术尚未抵达这一境地,科幻电影则能够率先引领我们发出叩问,从而假借艺术之躯壳,进行一次未来式的讨论。长久以来,一种突破“我”之肉身边界、“我”之时空囿限的连接方式,是科幻电影所热衷的话题,并时常作为作品的核心元素而现身。而所谓连接奇观,正是指科幻电影中出现的这般想象——在技术的加持下,人与人,乃至人与万物都可进行突破人类生物学限制的直接沟通,这种沟通不但超越了身体与时空的边界,而且能够实现精准无误的信息交流。

为何要关注连接?连接,正是你我存在于世的基本方式,人类因相互连接而成为彼此关系的扭结点,得以生活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当中。关于连接的思考,实则是关于人们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如何把握自我与世界、个体与他人的关系。相关的学术讨论兴盛于变革时期,即当我们身处的社会发生动荡与转型之时,人们的连接如何被重新配置。“从社会层面上说,正是群体压力和刺激的积累,才促发了抗刺激物的发明和革新。战争和对战争的惧怕,向来被认为是人体技术延伸的主要刺激因素。”[1]回溯过去,两次世界大战缘此成为我们讨论连接问题的重要历史节点,其所带来的巨大冲击直接刺激了连接之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迅速成熟与巨幅扩张,连接的断裂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本雅明指出,在经济危机、机械化大生产的影响下,人们无法再与自身所处的世界产生稳固可靠的直接联系,此种断裂使得经验原有的价值出现了大幅坍缩,人们亦日渐丧失了交流经验的能力。[2]诸多现代派的文学家、艺术家亦对人与人之间难以交流的境况表示忧虑,以此进行了大量创作,反思现代社会给人们造成的孤独与混乱。为应对连接的断裂,学界发出了两种相反声音:有的学者致力于寻求透明的、无间的沟通——语言学家奥格登和理查兹认为,正是语义的模糊性阻碍了人们的交流,唯有当人与人能够以精确无误的符号手段相互接触,此种“心心相印”才可造就更为理性调和的社会关系。[3]有的学者则干脆否认“心心相印”的可能性,转而思考人类应如何在连接断裂的境况下相互合作——政治哲学家杜威认为,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涉即可产生意义,只要能够分享并珍视共同的意义,即可走向彼此协调的共同生活;[4]宗教存在主义哲学家布伯认为,现代社会的悲剧在于充斥着单方面利用、榨取的“我—它”关系,取代了相互对等、相互敞开的“我—你”关系,通过复苏“我—你”关系即可救赎人类。[5]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田茵子.“身体之间”:科幻电影中的连接奇观[C]//陶东风,周宪.文化研究.第5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