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译性”:“语际书写”的前提

¥3.4

购买
语音 收藏 纠错 引文

章节信息
作       者:

出版日期:2017-11

字      数: 11992

所属分类:
 关 键 词:
换肤
字号
×

“后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吗?

当前显示为试读部分,购买后可阅读全文×

第二节 “互译性”:“语际书写”的前提

刘禾提出“互译性”,建基于语言和语言之间,特别是西方语言与汉语之间的相互碰撞、交融、冲突和翻译的历史过程中,为思想史写作寻找新的理论框架。[1]她进而宣称:“过去二三百年中的任何语词、思潮、理论的发生、发展和游走的过程,都必须放在一个更大的全球格局下,在彼此文化的互动关系之中(而不是以西方或者东方作为唯一的参照系)才能呈现其复杂的历史面貌。”[2]掷地有声。它是现代思想史写作的盲区,必须靠“语际书写”来补偿。“互译性”因此成为“语际书写”的前提,作为一个“光源”,可以辐射至与非西方国家休戚相关的英语发展、后殖民批评、“西方中心主义”批判、西学学科批判等方面。现分别予以讨论:

(一)“皇家英语”遭遇践踏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文化在非西方国家受到巨大冲击,使得西方已变得不那么纯粹和“正宗”。这点深深影响着西方学术资源的传播。英语本身的问题显而易见。互联网上五花八门的英语、遍布世界各地的英文广告、大作家拉什迪的作品等,无不时刻糟践着所谓“皇家英语”,特别是拉什迪的小说《撒旦诗篇》里那位英语不好的印度人的话,给人印象极深:“The trouble with the Engenglish is that their hiss hiss history happened overseas,so they dodo don' t know what itmeans.”(英国……国人的麻烦是,他的隶……隶……历史发生在别处,所以他们不……不……不明白这历史的含义)[3]这一事实表明,“皇家英语”遭到非正宗英语的“虐待”。“中国式英语”就是如此。有人认为,“从现有的人口分布和语言使用范围看,将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结合起来也许是真正的‘世界语’的最佳组合。外国人学汉语存在的最大障碍就是辨识理解汉字……‘Chinglish’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4]。它可看作是英语进化的一个新版本。甚至有学者断言:“Chinglish……把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语言。如果‘Chinglish’能广泛使用……那么它就可以看作一种新的英语方言(English dialects)。”[5]

因此,研究“皇家英语”的历史必须是跨语际的,必须考虑非英语国家言说英语的历史。吊诡的是,虐待语言的历史与语言虐待的历史彼此难舍难分。

(二)后殖民理论及“东方主义”在国内的误读

刘禾认为,国内翻译的后殖民理论代表作之一,萨义德《东方主义》(Orientalism,1978),带来“令人不安的后果”[6]:“无论是读过萨义德的书还是没有读过,国内参与评论萨义德的人近几年热情非凡。……有人……说萨氏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批评就是主张反西方……有些论者表现得尤其急躁武断……极力将萨义德和后殖民理论的立场庸俗化、漫画化。”[7]萨义德=反西方主义=民族主义,或后殖民理论=西方理论[8]之类等式均为本质主义的,以偏概全,甚至是隔靴搔痒,无益于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刘禾的“语际书写”可以说是对此纠偏、“昭雪”的一剂良药。

目录
感谢您的试读,阅读全文需要 购买 章节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费小平.美国华裔批评家刘禾“新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复制
×
错误反馈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