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北古代民族筑城研究》> 大凌河流域隋唐营州的地理空间与历史背景

大凌河流域隋唐营州的地理空间与历史背景

作者
出版日期2017-12
字数4961字
关键词
中图分类
折扣价¥0.92定价:¥1.54

在辽宁省西部,燕山北麓与大兴安岭山地南麓交界处的群山环抱中的大凌河谷,有一座古老而悠久的城市——朝阳。古老的朝阳,曾有“柳城”“龙城”“营州”等不同的历史称谓。自三燕、北魏以来朝阳一直是东西方文化、贸易往来的重要都市,同时也是贯通长城南北、连接幽燕文明与东北文明枢纽和交通要道。今天的朝阳市,依然是东北西南部连接京、津、唐地区,以及河北、内蒙古和朝鲜半岛的重要城市。

早在先秦时期,商周及其燕国就是通过陆路上的辽西古道,由朝阳经义县、北镇而入辽东,继而打通了进入朝鲜半岛的通衢。在中国历史上,由中原通往东北和漠北草原的平岗、无终、卢龙、黄龙、营州等古道,都是以古朝阳为中心进行着物资和文化的交流与传递。穿越于崇山峻岭之间的大凌河谷与青龙河谷,实际上就成了由华北通往东北地区天然通道上的咽喉之地。无论是“山戎越燕而伐齐”,还是曹操“道出卢龙、东指柳城而北伐乌桓”,皆经此地而跃进千里之外。历史上生活在黑龙江下游的勿吉人,还专门开辟了从黑龙江下游,经松花江、嫩江、洮儿河,沿着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接合部的丘陵地带南下,并直达古代龙城——营州、朝阳的路线。

相关词

相关推荐

请支付
×
提示:您即将购买的内容资源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

当前账户可用余额

余额不足,请先充值或选择其他支付方式

请选择感兴趣的分类
选好了,开始浏览
×
推荐购买
×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
错误反馈

引文

×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大凌河流域隋唐营州的地理空间与历史背景//王禹浪.东北古代民族筑城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复制
MLA 格式引文
复制
APA 格式引文
//王禹浪.东北古代民族筑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