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内圣:三达德
庄子总结儒家学说为“内圣外王”之道。内圣指人的内在素质,古代称为“德”。孔子将这素质归纳为“智仁勇”;《中庸》称此为天下“三达德”。今天讲德智体,德智都包含在儒家的“德”之内。董仲舒发挥这些思想,提出“必仁且智”。他说:“莫近乎仁,莫急于智。不仁而有勇力才能,则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辩慧獧(狷)给,则迷而乘良马也。”没有仁爱之心而有才能,就像狂人拿着锋利的兵器,不但伤害无辜,也会危及自身。没有智慧的人却又能说会道,就像迷失方向乘着良马,那当然就是“南辕北辙”。所以,不仁不智而有才能,“适足以大其非,而甚其恶耳”。扩大错误,增加罪恶。他还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故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春秋繁露·必仁且智》)没有爱心,虽有智慧,不愿意去做;没有智慧,虽有爱心,不知该爱谁,怎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