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美学如何可能走向大众生活

作者:王德胜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面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中存在的理论危机,似乎有一种乐观的态度,认为只要我们把研究立场转向现实的大众生活,当代中国美学就可以“柳暗花明”了。于是乎,我们现在“有了”摄影美学、城市美学、劳动美学、环境美学、广告美学、服装美学、旅游美学、体育美学、烹饪美学,等等。这样,三百六十行,几乎行行出美学了。我并无意贬低持这种态度的同志的理论热情。然而,它是否真的符合美学研究自身的理论自觉?或者,它是否更本质地表现为我们寻求当代中国美学新出路、新发展的“感性的理想”?是否是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出现在理论上的一种“非自然倾向”?和大众生活加强理论上的联系,走向现实生活层面,应该是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必然。但是,这种必然...
关键词: 美学  大众生活  当代中国美学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学的困难与希望——兼论文化论美学的建构

作者:王德胜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学在中国着实“热”过一番,诸如技术美学、服装美学、城市美学、环境美学、体育美学、医学美学、广告美学等“新学科”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但是,这种“美学热”与美学的繁荣毕竟有显著的区别。谁也不能否认,美学的真正繁荣和发展,应当建筑在美学理论的完善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之上。事实上,伴随中国美学进入本世纪最后十年的,是一系列令人困窘的理论难题,包括本体论的、方法论的、思维形式的以及理论视野和术语方面的困难。这些困难已成为中国美学当代进程中的严重威胁。早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开始,当代中国美学的理论发展就已经埋下了一些日后必然引起人们深思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回顾围...
关键词: 美学  理论  文化  过程  当代中国美学  

关于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两点认识

作者:王德胜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已走过的40多年历程,总的方向在于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道路。无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讨论,还是80年代重新振奋的美学研究,在所有理论课题的背后,都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事实,即: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对人类审美活动、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等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探索,逐步明确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品格,进而建构一个能够包容人类审美理论精华、促进人类文化创造和人自身发展的完整而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客观地说,这种建构的努力,迄今并没有完成。对于当代中国的美学研究工作来说,如何结合当代人类生活实际和文化发展状况,合理而有效地建构起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体系,显然是一项重...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理论  体系  

意识形态话语与理论原创性

作者:王德胜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建构”这一问题,“意识形态语境”将是我们首先面临的一个巨大而明确的话题。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马克思主义美学”作为一种新型理论话语,其在中国的整个发展行程始终受制于一种相当自觉、同时又是相当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语境:80多年间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个别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献中,已经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观念的某些踪影。李大钊在1919年9月《新青年》第6卷第5、6号“马克思研究”号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就提及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不过,真正有规模地介绍、引进马克思主义文艺和美学观念,还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其中,由郑振铎翻译、高尔基撰...

文艺美学:定位的困难及其问题

作者:王德胜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整个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同中国美学界理论研究热情的复苏、高涨与回落,可以说,“文艺美学”的兴起既是一个洋溢着激情与希望的学理事件,同时也是一场充满了理论扩张的艰难与学科建构的重重困惑的过程。尽管在此之前,20世纪初王国维拿叔本华美学的眼光来考察《红楼梦》的悲剧世界、30年代朱光潜对于文艺活动的心理学探究和诗艺的审美发微、40年代宗白华之于中国艺术意境创构的深刻体察以及邓以蛰、丰子恺、梁实秋等中国学者对于文艺问题的诸多美学讨论,实际都已经在美学上直接进入了艺术活动领域之中,并且也已经提出或构造了种种有关文艺的美学观念和理论;甚至,再往前追溯,全部中国古典美学的行程,大体上就是一个在文艺创作、体...
关键词: 美学  文艺美学  艺术  学科  

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

作者:王德胜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毫无疑问,讨论这个问题本身就具有一种反常规性。在一直以来的美学意识中,至少在精神的幻觉之国,艺术总是无所不能而又以无以比拟的价值存在,就像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锡德尼(P.Sidney)以一个人文主义者特有的热情所歌颂的:“自然从来没有比得上许多诗人把大地打扮成那样富丽的花毡,或是陈设出那样怡人的河流,丰产的果树,芬芳的花草以及其他可使这个已被人笃爱的大地更加可爱的东西。自然是黄铜世界,只有诗人才交出黄金世界。”[英]P.锡德尼:《诗的辩护》,见《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71页。'>[1]这个“黄金世界”充溢着迷人的诱惑,唯有诗人(艺术家)才能奉献,唯有通过诗(艺术)的...
关键词: 艺术  精神  现实  价值  日常生活  

“审美化文化”:经济社会的人文建构

作者:王德胜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21世纪已经到来。21世纪是一个全球普遍经济化的时代。对于这一点,已经不会有多少人再去怀疑或心存不满——我们现在其实就已经处在了一个经济社会的自行有序的发展进程之上,这个进程所展露的具体态势,就是以一种不可遏止的力量把我们直接引入新世纪的黎明;我们不仅已经亲身体会到这一力量的巨大强制性,我们也已经从这个经济社会最初的强势表现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成就感和精神自信力,并且期待着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更为持久的收获。当然,全球普遍经济化时代的最明显特征,不仅在于它有着直接的经济学意义,即它形成了一种物质高速增长的普遍效应,在社会物质形态的积聚与丰富方面提供了全球一致的发展趋势,为社会进步确立了广阔的经济...
关键词: 文化  理性  美学  

欲望的机器——当代审美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大众传播现象

作者:王德胜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简介: 大众文化走向形象的、娱乐的日常性生存层面,集中反映了当代文化结构中“欲望”机制的强大功能和惯性。如果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娱乐化活动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功利主义享乐需要的话,那么,“欲望”正是以“人性”想象而出现的世俗性满足的直接根据。事实上,对于“欲望”的理解和占有、控制与生产,已经成为我们时代普遍的文化实践,而大众传播媒介和大众传播活动在其中所扮演的,恰好是一个“机器”角色——通过制造并不断批发“欲望”,大众传播成功地主导了当代大众文化的具体实践。作为当代大众日常生活活动的主导性力量,大众传播在自身文化功能的现实实践中,针对大众传播对象的接受心理和世俗满足需要,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形象叙...
关键词: 形象  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  大众  时间  
上一页 678910 11 12131415下一页  第 /677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