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量的定义

作者:王俊淇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简介: 一切人类目的的达成(siddhi)皆以正确认识(samyagjñāna)为前提。因此(iti),此[正确的认识]被要求习得(vyutpādyate)。1.1贪欲(rāga)等是生苦(jātivyasana)相续生起的原因。其敌、世间的胜者、善逝的语言灭除了,战胜了心的暗。原文为颂文,是法上《正理滴论注》的归敬偈。该颂主要赞美了佛的言语。'>[1](归敬偈韩镜清先生根据藏译本将此归敬偈翻译为:“生恼相续出有因,超过具敌对诸趣,善逝所说破意暗,能胜贪欲等得脱。”见刚晓 [2009,55]。'>[2])“一切……以正确认识为前提……”云云从Malvania[1955]的写本介绍可以得知,《正理滴论》...
关键词: 定义  正确认识  宣说  内容  人类  

翻译原则与辅助符号

作者:王俊淇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简介: 本文的翻译以Malvania[1955]为底本,沿用其编号体系与段落结构。该底本已于 1955年由位于印度帕特纳(Patna)的 Kashiprasad JayaswalResearchInstitute出版,想要对照原文的读者可以按编号按图索骥,轻易地找到对应的梵文所在。译语方面,本文尝试使用更贴近现代汉语的词汇,例如用“直接知觉”与“推理”代替“现量”与“比量”;以“基底”(dharmin)代替“有法”;以“性质”(dharma)代替“法”;以“无认识”(anupalabdhi)代替“无所得”……采用现代风格的译语主要是基于如下的两项理由:1.佛教量论文献的汉译本较少,即使有玄奘、义净,乃...
关键词: 原则  符号  术语  佛教  学界  

《正理滴论》的注释书及其校订本、翻译

作者:王俊淇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简介: 《正理滴论》在佛教量论史上有众多注释书,其中现存的有:法上(Dharmottara)法上的生平见Vidyabhusana[1920,329—330]、Stcherbatsky[1994a,40—41]、Malvania[1955,xxvii]等。Vidyabhusana认为法上活跃于 847年前后。Stcherbatsky基于法上是迦湿弥罗王 Jayāpīda的同时代人,认定法上活跃于 800年左右。Malvania则认为他早于 700年。Frauwallner[1961,146—148]根据(1)法上没有为寂护与莲花戒所提及、(2)法上在 Jayāpīda(c.775—806)统治时期来到了...
关键词: 正理  校订本  写本  舍尔巴茨基  

《正理滴论》对佛教量论纲要书的影响

作者:王俊淇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简介: 法称的《正理滴论》在佛教量论史上有着长久的影响。在其后的诸多量论纲要书中都可以看到该论的痕迹。例如,Vidyākaraśānti的《论理阶梯》(Tarkasopāna)大量地引用了法称的《正理滴论》与法上(Dharmottara)的《正理滴论注》,特别是《论理阶梯》第三章〈为他推理章〉与《正理滴论》及法上注的平行内容随处可见,显然前者以后二者为模板见Tucci[1956,249—260]。'>[1]。例如,《正理滴论》与法上的《正理滴论注》第三章的开头如下:trirūpaliṅgākhyānaṃ parārthamanumānam||3.1trirūpaliṅgākhyānamiti|trīṅ...
关键词: 佛教  纲要  正理  数量论  

《正理滴论》简介

作者:王俊淇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简介: 《正理滴论》(Nyāyabindu)是法称七论之一。依据《布顿佛教史》,法称七论指的是《正理滴论》(Nyāya-bindu)、《定量论》(Pramāṇaviniścaya)、《释量论》(Pramānavārttika)、《因滴论》(Hetubindu)、《观相属论》(Saṃbandhaparīkṣā)、《成他相续论》(Saṃtānāntarasiddhi)、《诤理论》(Vādanyāya)。根据 Frauwallner[1954]的研究,七论的写作顺序为《释量论》、《定量论》、《正理滴论》、《因滴论》、《诤理论》,而小部头的《观相属论》与《成他相续论》则难以确定写作顺序。按照布顿的说法,《正理...
关键词: 简介  正理  内容  陈那  释量论  

法称年代与简介

作者:王俊淇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简介: 法称(Dharmakīrti)是继陈那(Dignāga)之后最重要的佛教量论大师,其量论学说全面继承自陈那,并在回应正理派、弥漫差派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与发展了陈那所奠定的佛教量论体系,甚至更进一步在之后的量论发展史上几乎完全取代了陈那的地位,成为了佛教量论思想的最高峰,也极大地影响了正理派与弥漫差派的认识论与逻辑学。根据《布顿佛教史》所说,法称是自在军(īśvarasena)的学生,而自在军是陈那的学生,因此法称是陈那的再传弟子。法称出生于南部 Cūḍāmaṇi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从小受过良好的语法学训练,其叔叔是 Kumārila。由于受到叔叔的责骂与驱逐,法称投入到佛教之中,曾向其师...
关键词: 简介  玄奘  陈那  多罗  佛教  

法称之前的佛教量论

作者:王俊淇
出版日期:2020年09月01日
简介: “量论”是关于正确认识手段或正确认识的学问。“量”的梵文原文为pramāṇa,由前缀pra、表示“测量”的动词词根 √mā以及表示工具、手段的词尾 -ana构成,常见的含义是 “[形体的]大小”、“权威”、“测量”、“基准”、“认识手段”等等。例如,根据袴谷憲昭 [2000,326—327]的研究,在印度量论发展兴起之前,在《摩诃婆罗多》(Mahābhārata)中 pramāṇa作“基准”的含义,类似的用法也见于佛教的巴利文圣典、《普耀经》(Lalitavistara)、《无量寿经》(Sukhāvatīvyūhā)以及马鸣所作的《佛所行赞》(Buddhacarita)中。例如,《普耀经》说:...
关键词: 佛教  陈那  言语  内容  解深密经  

《政治正当性的概念与道德基础》结语

作者:杨伟清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01日
简介: 在考察政治正当性问题时,本书所关注的主要是两类问题:其一是政治正当性概念的确切含义;其二是政治正当性的道德基础。经过以上的研究,在这两类问题上主要得出了以下一些重要的结论。第一,追求正当性就是在追求一种道德证成。探讨政治正当性就是要力图为政治权力或政治权威提供道德证成,或者说是要考察政治权力或政治权威的正当性所必须满足的道德条件。在事关正当性的诸多评价领域中,政治正当性只是其中之一,可它却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要解释这一点,就必须诉求政治权力的五个典型特征:非自愿性,强制性,垄断性或排他性,笼罩性,以及深远性。就政治正当性而言,需要进一步区分国家的正当性与政府的正当性。国家的正当性在逻辑上要先...
关键词: 正当性  政治  国家  道德  
上一页 89101112 13 14151617下一页  第 /775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