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开展一场关于“中国社会学源流问题”的大讨论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马上春节到了,给大家拜个早年!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要论断就是我们国家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有新作为。刚才几位领导和专家都提出了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我的一个希望是,我们社会学界有兴趣的同仁,能不能开展一场关于中国社会学起源问题的讨论。这个问题,说起来是个很旧的问题,一百多年来就应该讨论的问题,但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讨论,所以现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成了个新问题。从2014年以来,我针对中国社会学源流问题写了一些文章,最近我们还出版了《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这本书。但是,我的意思不是讨论我的观点或者我们的书,这个没有多大的必要。当然,我们欢迎批评,欢迎指正,但是这不是重要...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研究智库...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我发言的题目是“华夏品位的社会学”,是讲历史的;我们这个论坛是“新时代国家治理”,是关于现代的。我觉得必要先作一些说明,就是我讲的这个题目和“新时代国家治理”有什么关系?要讲新时代的国家治理,我请大家考虑一下,世界上的国家治理,历史上哪个国家治理得最好?或者我们不好比较谁最好、谁次好,我们就说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治理经验最丰富?这恐怕毫无疑问,那就是中国了。我国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基本内容都是讲的国家治理问题。我最近在写一篇文章,惊讶地发现,我过去的一些认识是多么错误。我搞了这么多年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研究,天天讲的是欧洲国家的养老是怎么搞的,医疗是怎么搞的,因此我们国家应该怎么搞,从来也...

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建系3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20...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各位同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是郑杭生教授倾注毕生心血培养的一支学术劲旅,30年来,不论在科研和教学、教材编写,还是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社会学界的尊重和好评。在建系30周年之际,衷心希望人大社会学系认真总结经验,发扬优良传统,开创新的局面。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至今,已有38年了。值得认真思考的是,对社会学这个学科负有领导责任的三位领军人物——费孝通、陆学艺、郑杭生先生,到了晚年都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点聚焦到一个问题上,这个问题,费先生称为“文化自觉”、郑先生称为“理论自觉”、陆先生称为“坚持本土化方向”。这是为什么?据我理解,他们所针对的就是一种偏向:对西方社会学讲得太多,抬得...

致传统文化与两岸社会建设研讨会的贺信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这次会议是由海峡两岸从事传统文化和社会建设研究的学者参加的学术研讨会,本来应邀到会作主旨发言;会后也召开《中国社会学:起源与绵延》书稿第5次审稿会,本应前往主持。但因患严重眼疾正在治疗中,无奈只好由我口授,任凤荣打字,写成这封贺信。——笔者注各位与会嘉宾、各位同仁:值此传统文化与两岸社会建设研讨会在厦门开幕之际,谨致以衷心祝贺!感谢厦门大学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调创新中心对本次会议的鼎力支持,感谢各位嘉宾、各位同仁不辞辛劳莅临本次会议!我本来热切盼望与各位相聚厦门,听取各位高见,切磋交流,共襄盛举,却因北京事务缠身,难以到会,深感遗憾,并请见谅。中华文化是世所罕见的瑰宝,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根脉。我们...

从社会学中国化到中国社会学普遍化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当代中国社会学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理论自信?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坚信从中国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社会学,一定能够自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二是坚信中国社会学不仅能够回答中国自身的问题,也能够对回答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作出贡献,因而具有普遍的学术意义。前者是社会学中国化,后者是中国社会学普遍化,乍看起来,二者方向正相反,其实它们既是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也是相互融通的两个阶段。鸦片战争特别是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对中华文明、中国学术的自信几乎丧失殆尽。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海外学得社会学真经的一批学者回国,开始反思和扭转片面西化、全盘西化的风气,倡导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中国社会学,这才提出“社会学中国化...

身劳而心安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群学强调,人的合群性不是出于人的生物本能,而是通过修身达致的。只有依靠修身,才能“立人”;只有凭借修身,才能“取人”;只有通过修身,人才能“正心”。而“修身”并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它有具体的实现途径。《荀子·修身》指出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劳动—修身—合群”。群学不仅肯定劳动对于人的生活的意义,还把劳动看作是立人之本、合群之源,因而是修身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内容。在中华文明形成的早期,我们的先人就认识到了劳动对于人的意义。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不乏歌颂劳动的诗篇。首先是高度肯定劳动对于人的生命的意义。有多首诗歌赞颂父母为子女和家庭付出的辛劳,“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母氏劬劳”周振甫译注...

三为祭酒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荀子生于战国末期赵国郇邑,后到齐国游学于稷下学宫。至于游学始自何时,有说荀子“年十五”,有说“年五十”。前者的根据是《韩非子·难三》,韩非是荀子的学生,记述其老师的行迹,比较可信;后者的根据有《史记·孟荀列传》,也较可信。东汉应劭(约153—196)著《风俗通义》似乎更相信韩非的记忆,其卷七《穷通》篇称,荀子“有秀才,年十五,始来游学”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2页。'>[1]。只是荀子一生多次到稷下学宫,有游学,有讲学,最为声誉远播的是“三为祭酒”“最为老师”,很可能上述文献指的不是“同一次”,也未可知。参见刘蔚华、苗润田《稷下学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关于群学创立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来源图书: 中国社会学溯源论
作者:景天魁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01日
简介: 一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说社会学对中国来说只是“舶来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中国本土没有社会学。现在我们说战国末期荀子创立的群学就是中国古典社会学,人们可能感到很诧异。其实,早在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之初,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严复、谭嗣同、刘师培等前辈就明确认为荀子群学就是中国古已有之的社会学参见景天魁《论群学复兴——从严复“心结”说起》,《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5期。'>[1],可惜此说未能得到广泛承认。不仅是中国人,就连英国功能主义大师拉德克利夫·布朗教授在20世纪30年代指出“中国早在战国末期已由荀子创立了社会学这个学科”费孝通:《从实求知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上一页 7891011 12 13141516下一页  第 /58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