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东方丝绸之路的见证:中国藏李朝档案孤本《朝鲜迎接天使都监都厅...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朝鲜王朝编纂的仪轨,是世界记忆遗产。现主要收藏于韩国。本章揭示新发现的明清内阁大库藏朝鲜《天启元年四月日迎接都监都厅仪轨泰昌天启》,是在中国保存下来的朝鲜李朝档案文书孤本,弥足珍贵。这份朝鲜光海君朝接待明朝使臣的簿册档案,自明万历四十八年至天启元年(1620—1621年,光海君十二年至十三年),不仅是保存在中国的朝鲜王朝仪轨孤本,而且是17世纪初年中朝两国交往的原始记录,大部分内容不为《明实录》和《李朝实录》所记载。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据此对于明末东方丝绸之路的历史真相作进一步探讨。明清档案与殷墟甲骨、敦煌藏经合称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三大发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保管明清国家和皇室档案的国家档案馆...

寻找契丹的余波: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俄第一次直接接触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17世纪初俄国佩特林的来华,是明代中俄第一次直接接触,从全球史出发再探讨,其背景应该得到更全面的阐释,可视为西方寻找“契丹”的又一面向,是西方走向全球探寻“契丹”大潮中的一环,即全球化开端时期欧洲对中国初识的一部分。无论从海上,还是从陆上,“契丹”的探寻,即全球财富的追求,正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启。本章提出佩特林来华不是外交使团,也不具备外交使团的作用与影响,所谓佩特林带回的中国万历皇帝诏书,是当时俄国与中国处于完全隔膜状态的产物。揭开谜团,真正值得我们探究的,是佩特林来华背后曾被遮蔽的全球化开端时期西方探寻“契丹”的历史真相。第一节 引言1618—1619年俄国佩特林来华,是明代中俄第一次直接接...

明代陆上丝绸之路变迁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自德国东方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以后,已有一百多年时间,对这条古代东西方交流大动脉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迄今为止,论丝绸之路时谈到明代的不多,对明代海陆丝路发生的重大变化更是缺乏研究。追溯中西直接交往早期的历史,15世纪末,葡萄牙人达·伽马打开了欧洲通往印度洋的海路,到达印度,开辟了连结东西方的新航路,这已为人们所熟知。而实际上西方的来华,可分为东西两条路线,一自海路,一自陆路。传教士亦然。自16世纪起,前者主要有沙勿略(Francis Xavier)、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和利玛窦(Matteo Ric...

“契丹”即中国的证实:利玛窦和鄂本笃的贡献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16世纪东西方直接对话的原点,是西方对契丹的寻找。这反映出两种迥异文化的曲折的对话历程,同时,也是两种文化历时几世纪要求对话的产物。本章从文化的视野出发,论述了契丹如何从一个中国的现实存在,变成了一种类似神话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而使神话返回现实,是利玛窦与鄂本笃的贡献。在西方,中世纪后半叶直到利玛窦时代,中国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在西方东来,与东方直接交流成为可能以后,西方的中国形象是怎样变化的?这一转换又是如何出现的?对此问题的考察,具有跨文化认识的意义。要理解和诠释东西方在明代后期发生的前所未有的直接对话和交往的历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这段历史的开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

出使东洋:《使琉球录》的历史叙事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现今明代中琉官私文书并存,国家叙事与民间叙事层累。明朝自肇建伊始,就遭遇来自海洋的挑战——倭寇侵扰,其做出的重要抉择之一是与琉球王国建交。由此钓鱼岛列屿得以彰显三层定义:海岛、航标和界标。16世纪30年代,钓鱼岛列屿从航标到界标名称的确定,标志着中国海疆界定、海权确立和有效管辖确定。与此同时,《使琉球录》的历史叙事印证了中国从传统到近代国家的建构过程。第一节 国家建构叙事之一:《出使琉球录》16世纪,西方人航海东来,世界从海上连接成一个整体,海上世界发生重大转折,倭寇问题再度复燃,明朝遭遇特殊的海上环境,面临挑战,海洋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在这一世界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钓鱼岛列屿在国家叙事中彰显...

系于澜沧江的三条丝绸之路:《禹贡》黑水考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从整体丝绸之路的大视野来看,千百年来争议纷纭的《禹贡》“黑水”说,是在明代破解的。明朝人破解了《禹贡》“黑水”之谜,彰显了澜沧江连通西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事实。从现代地理学来看,发源于青海玉树地区的唯一一条入于南海的河流,不是黄河,不是长江,也不是金沙江,而是澜沧江。明朝人李元阳不囿于经文注疏,撰《黑水辨》,提出澜沧江即“黑水”;徐霞客实地调查,考实了来源于青藏高原的澜沧江纵贯西北至西南,最终独流汇入南海,并将今保山腾冲高黎贡山确认为“昆仑南下正支”,从山川走势的整体认识上,突破了前人地理知识的认知范围,破解了《禹贡》 “黑水”千年之谜。这一地理史上的贡献,至今没有得到...

整体视域下南方丝绸之路的演变轨迹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我们找不到“丝绸之路”的名称。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1877—1912年出版的《中国亲历》5卷本中,首次将从中国通往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北非的西域商贸道路称为 Seidenstraseno,也即“丝绸之路”,彰显了以丝绸为媒介的古代中西交往的通路。20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源于法国汉学家沙畹(Édouard Émmannuel Chavannes),他在《西突厥史料》中据唐朝贾耽著称有“陆、海两道”。此后法国学者让·菲利奥扎(Jean Filliozat)首次使用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名称。由此,陆路通往南亚、西亚...

东洋海外移民的类型分析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海外移民是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丝绸之路人类交往与文明交融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海外移民多为民间自发移民,但是明初的海外移民,与明王朝整体海外政策密不可分,是历史上丝绸之路海外移民的一个典型事例。明代中国官方海外移民模式自洪武二十五年(1392)明太祖钦赐三十六姓给琉球开启,长盛不衰,直至清光绪五年(1879)琉球被日本吞并,影响持续长达近500年,构成中国古代海外移民一个独特的类型,即国家主导的国际移民类型。作为中国古代海外移民史类型研究的补充,本章从外交诏令文书入手,对明初海外政策的整体展开与这一重要的海外移民类型的形成进行探讨。第一节 引言:明代海外移民的背景当代国际移民...
上一页 45678 9 10111213下一页  第 /58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