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注册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返回登录

×
账号登录 一键登录

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
手机找回 邮箱找回

返回登录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共生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本章尝试超越以往静止的、孤立的中外关系国别史或局部区域史研究的框架,从文化共生的新视角出发,以《郑和锡兰布施碑》为例,对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共生现象,进行探讨与研究。1911年发现于斯里兰卡加勒(Galle)的《郑和锡兰碑》,是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印度洋时在锡兰布施寺院所立的石碑,现藏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国家博物馆(Colombo National Museum)。此碑以汉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文字记录了对于三位航海保护神佛祖释迦牟尼(Sakyamuni)、印度教毗湿奴(Visnu)、伊斯兰教真主安拉(Allah)的尊崇,反映了印度洋航海者具有共同的航海保护神的历史事实,是中国与印度洋地区文化交...

15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货币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货币是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见证,为我们研究丝绸之路提供了新的视角。15世纪郑和七下西洋——印度洋,极大地扩展了古代丝绸之路。跟随郑和出洋的马欢撰写了《瀛涯胜览》,对于所至印度洋周边以及东南亚20个国家的货币流通情形均有描述,展现了16世纪全球化开端之前“世界经济”的雏形;结合葡萄牙人初到东方关于印度洋和东南亚各国货币流通情形的观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进程印证了16世纪以前不曾存在一个白银世纪。第一节 引言从一个整体的丝绸之路大视野来看,15世纪是一个海洋的世纪。这个海洋的世纪是由中国人开启的。世纪初郑和下西洋(1405—1433),是明朝初年的一大盛事,也是古代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规模最大、持续...

明代中国与海洋*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此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与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2017年共同举办海上丝绸之路系列讲座的讲稿,后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简要讲明代中国海洋三部曲。大家上午好,我非常高兴今天能够有机会接受黄老师的邀请,在这里跟大家见面,和大家互相交流一下我20多年所做的这个课题,就是明代海上的情况,我想我的课题一直是中外关系史方面的重要问题。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明代中国与海洋——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时代。我想分三篇来讲这个题目——这个主题。第一篇是明代中国与印度洋,下面有一个副标题,主要讲明代前期著名的海上重大事件——郑和下西洋。我们今天开篇来讲下西洋,就是马欢笔下的“那没黎洋”。大家都知道马欢是跟随郑和下西洋的三位...

从印度洋时代向太平洋时代的转型*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此为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战略研究所讲演稿,特别致谢马丽蓉所长。一 引言当前,在中国已经崛起为大国和成为国际舞台主要力量,中国面临着怎样处理国际关系、选择何种国家对外发展战略、如何运用国家实力在国际社会扮演角色、参与全球治理等重大问题,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是对历史长时段的客观了解,对中外关系演进整体与长远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对中外关系史的深入思考,引入全球史视野,研究中外关系史上的重大问题,进行宏观思考,将中外关系史置于全球化进程和整体世界变迁中加以考察,显得尤为必要。置于全球史的视野之中,明代中国(1368—1644)发生了什么?世界在明代时间段又发生了什么?探讨明代中国与海洋的关系...

明代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明朝崇祯十年(1637)的英国船舰闯入虎门事件,是中英的第一次直接碰撞,作为中西关系早期重要事件加载史册。对这一事件的了解和研究,直接关系到对此后整个中西关系发展的了解和研究。以往中外史学界对这一事件的叙述不少,但迄今未见将参与事件当时人和当事人,包括中、英、葡人记述的第一手资料汇集在一起相互参证的论述与评价,而将参与这一事件的中、英、葡三方面重要档案和当事人记述联系起来考察,即三方面四个来源史料的综合利用,是深化研究的前提。这里拟将这一事件作为个案,依据中国明朝档案、英国档案、葡萄牙档案以及事件当事人之一英国旅行家兼商人彼得·芒迪的旅行日记,从历史事实出发,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事件,具体考察和分...

晚明海上世界的重新解读:商品、商人与秩序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15—16世纪,海洋成为时代的主题,海上活动成为最令人瞩目的国际现象。这里使用晚明海上世界的概念,主要是考虑到一个整体世界从海上连接了起来,全球化从海上拉开了帷幕。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东西方大规模直接接触的时代到来时,海上活动呈现出亦商亦盗的明显特征,战争与贸易交替进行,风云变幻,事件频发。无论官与民,晚明人感受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是应对海上的变化。关于晚明的海上世界,中外学界已有诸多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对于晚明私人海上贸易活动与西方的扩张东来,以往学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极为丰富的成果。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私人海上贸易活...

晚明海洋意识的重新建构:“东矿西珍”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明代东西洋概念及其变化表明,15世纪郑和下西洋以后西洋凸显,16世纪以后全球化开端,东洋凸显出来。晚明东西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东西洋考》中的东西洋是明朝官方开海限定与许可贸易的范围,并非就是晚明人海洋意识中对于东西洋的整体认识。晚明海上贸易模式及其变化说明传统东西洋商品结构已发生改变,东西洋贸易形成了“东矿西珍”的格局,其背后的推力是明代白银货币化。16世纪,海洋成为时代的主题,一个整体的世界从海上连接了起来,海上活动成为最为令人瞩目的国际现象,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空前规模的全球贸易。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晚明中国出现了张燮《东西洋考》一书。卷首萧基《小引》中,有这样一段话:“其指南所至,风 所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延伸的新样态:明代澳门兴起与全球白银之路*

作者:万明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简介: *本章是在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召开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基础上整理补充而成。16世纪,海洋成为时代的主题,全球化从海上拉开了帷幕,一个整体世界从海上连接起来。在全球化开端时代,澳门史是经济全球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白银货币化,市场经济萌发,成就了澳门作为令人瞩目的以白银贸易为中心的全球经济体系的动力源泉和轴心所在,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白银开发与流转的运动,推动白银形成世界货币,促使全球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商品是澳门兴起的支点,中国丝绸与瓷器等传播到全球,标志着中国积极参与了经济全球化初步构建,显示出全球化时代大合流的历史发展态势。在全...
上一页 23456 7 891011下一页  第 /58页  跳转
old_footer.template.html 第18行发生错误: 未指定栏目或指定的栏目不存在